第十六章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伐金大任交木華黎(2 / 3)

在伐金的過程中,先後還有石抹也先,史秉直、史天倪、史天澤父子及石天應、張柔、嚴實、董俊等金國臣將前來降服,而在蒙古滅金的過程中,這些人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成吉思汗對這些降將的重用,不僅對金朝的各級統治者造成極大的恐慌,大大削弱了金朝統治力量。同時重用降將也激化了金朝統治者的內部矛盾,使統治階層內部相互傾軋攻擊,製約了金朝的軍事與政治力量。統治者中的高級將領大規模地投降蒙古國,也使得金國百姓感知到了金王朝的腐朽和蒙古的興盛,於是也開始大規模地叛離,遼東爆發了以耶律留哥為首的契丹人民起義;漢族人民也不願再忍受女真族的黑暗統治,紛紛起義反抗,其中最著名就是楊安兒、李全領導的紅襖起義軍。這些起義從內部大大打擊了金朝的統治力量,牽製了金軍的部隊,從而減輕了蒙古軍隊在戰爭中的壓力。

成吉思汗是一個非常理智的統帥,他對戰事部署縝密,善使攻心術。在每次進攻敵人之前,成吉思汗總是先采用招降戰略,如果敵人投降了就不殺:如果不降則全部殺死。蒙古將軍拙赤進攻花刺子模國的莎嘎那忽城,攻城之前先派使者向守城軍民宣傳投降歸順政策,但城內守軍將派去的使者殘酷地殺死。蒙古軍隊當即以武力回擊,不久城堡被攻破,全部反抗者被殺死。在攻打斡失堪大城時,守軍接受勸告,自動歸降,成吉思汗信守自己的諾言,全城軍民安然無恙。

草原的血族複仇的習俗也在他的進攻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成吉思汗的大軍所到之處,人口、牲畜和財物都被洗劫一空,更有甚者,一道屠城的命令就使一座座城池成為空城。遲到的複仇快感並不能消弭人心中的怒火,並在高昂的戰意催動下勢成燎原,戰爭的車輪一旦滾動起來,除非將麵前的一切碾成碎片,否則是不會稍事停歇的。成吉思汗駕馭著戰車,也為戰車所牽引,以風馳電掣之勢碾碎一切。

1213年,成吉思汗大軍攻陷保州,將所有的居民驅趕出來,並將成年人全部殺死。過了兩天,發現有些百姓還有反抗之意,就下令將老人兒童也全部殺害。1214年,成吉思汗用了三天攻破衛州,因為憤怒也將全城百姓盡數殺害。成吉思汗的手高高舉起,又猛地向下一揮,如同斬斷了羈絆著泄洪閘門的繩索。金鐵的洪流在這揮手之間噴薄而出,將勝過料峭春寒的死亡冰雨劈落在其俘虜的頭頂。

後來,成吉思汗統率的蒙古軍從原始殺掠戰爭方式逐漸轉向對被征服地區的長期占領、統治,對居民的掠奪、殺戮就逐漸減少。1214年夏,蒙古軍由古北口進占景、薊、壇、順諸州,諸將意欲屠殺被俘軍民,經石抹明安勸諫,成吉思汗同意不加屠殺。畏兀兒人塔本告誡成吉思汗說:“國家的根本是老百姓,殺完了他們,對國家有什麼好處呢?以這種方式卻更加使得敵人的反抗之心愈加強烈。”成吉思汗覺得有理,這才約束手下,逐漸減少殺戮。

公元1215年,成吉思汗終於攻下了中都。在戰爭中,成吉思汗還俘獲了赫赫有名、後來為元朝建立了巨大功勞的耶律楚材。耶律楚材不僅對蒙古的對外擴張起到了重要作用,還幫助成吉思汗樹立了以儒家思想治天下的方針,一直影響到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

此後,成吉思汗率軍回漠北,蒙古征金暫告一段落。後來,成吉思汗又委托木華黎全麵負責征金事務。成吉思汗死後窩闊台汗繼續對金進行進攻,直到1234年,蒙古才將金國滅掉。

在蒙古國的開國功臣中,木華黎被成吉思汗稱為“車之有轅,身之右臂”一樣關係密切的股肱之臣,他與博爾術、赤老溫、博爾忽一起號稱“四傑”,是蒙古國的傑出統帥和謀臣,是能夠對成吉思汗形成重大影響的少數幾個人物之一。在蒙古國走出草原,發展到中原地區建立元王朝的曆史進程中,木華黎經略中原是重要的一步。

蒙古大軍一路南下,攻克金朝首都中都之後,成吉思汗意識到金朝已不再是心腹大患了,便把主要精力轉移到西方,全力對付花剌子模。成吉思汗踏上征西路之前,必須要尋找一個主持金圍戰爭的全局統帥,繼續維護蒙古對金國作戰中的優勢,維護在中原的統治地位,木華黎的膽識才華和征戰經曆使他成為無可爭議的人選。於是,成吉思汗在出發前,將中原的廣大戰場交給了他忠誠的大將——大名鼎鼎的術華黎主持。1217年八月,成吉思汗正式冊封木華黎為國王,太師、都行省承製行事,賜黃金印、誓券。成吉思汗對木華黎信任有加,將金印刻上“子孫傳國,世世不絕”八個大字,以示要將木華黎的封爵世世代代傳承下去。臨行前,成吉思汗莊重地對木華黎說:“太行之北,朕自經營;太行以南,卿其勉之。”將對金作戰的全部大權,委托於木華黎一人。

木華黎是成吉思汗的股肱戰將之一,早在成吉思汗打敗主兒勤的時候,成吉思汗就與他結下了不解之緣。

主兒勤是合不勒汗的七個兒子中的長子斡勤巴兒合黑的後代,因為是長子,所以合不勒汗從自己的屬民中挑選出“手能挽弓的、胸有膽識的、氣宇軒昂的、氣貫長虹的”百姓給了他。如今,主兒勤的有膽有勇的百姓都歸屬了成吉思汗,成為他的“梯己百姓”。在這些人當中,就有後來威名遠揚的木華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