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始皇暴政 二世的暴行(1 / 3)

其實細算下來,劉邦不過比秦始皇小了三歲。秦昭王在秦國的曆史上是個非常著名的國家。他在位一共56年。因為秦昭王在位能夠做到知人善用,所以籠絡了一批來自各國的有名的賢士,這些人在為秦國的發展以及兼並六國的戰爭中做出了重大的貢獻。這裏麵包括著名的客卿造、樓緩、範睢、甘茂、司馬錯、蔡澤以及名將白起等人。

秦昭王為國君的秦孝文王,即位3天便因病而死去。繼任秦國國君的秦莊襄王,也僅僅是在位3年便因病而死。其子贏政即位為秦王。

公元前247年,贏政即秦國國王之位,年僅13歲,劉邦時年10歲。即是說,劉邦在他10歲之前的童年時代,秦國已曆經了昭王、孝文王、莊襄王以及剛剛即位的贏政,一共四世。而劉邦所出生的楚國,他出生的那年,正是楚考烈王七年。楚考烈王死去的那年(公元238年)秦王政親政,平定贘遜叛亂,劉邦那時年才19歲。

公元前223年,秦滅楚國,劉邦時年34歲。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建立秦帝國。

當秦王贏政建立秦帝國、號稱秦始皇帝的時候,劉邦已時年36歲。此前,劉邦雖是楚國屬下的一名“不事家人生產作業”的農戶子弟,但他目睹了秦軍滅亡楚國的事實。待到秦帝國建立,劉邦“及壯,試吏,為泗水亭長”。

秦始皇是中國曆史上開創了一個時代即封建專製時代的“千古一帝”。他在先輩為他開創的基業之上,“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禦宇內”,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大業。秦始皇的偉大曆史功績,主要在於他統一六國後為秦帝國所建立的各項製度。他更改國王的名號,號稱“皇帝”,並通過一些相關的名號及製度上的規定,確立皇帝在國家權力機關中至尊無上的地位,集國家權力於皇帝一人。他不顧朝廷中多數大臣的反對,毅然地廢分封,郡縣天下,“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確立了中央集權製的君主專製的國家政體。又頒布“使黔首自實田”的法令,在全中國確立土地私有製度。與此同時,他又“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徒天下豪富於鹹陽”,統一貨幣,築長城,修馳道、直道等等,為確立封建專製製度做出了大量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偉大創舉。由秦始皇所創立的這一製度,明代學者王夫之稱“垂兩千年而弗能改”,清代著名學者惲敬又說“秦也者,古今之界也”,都是把秦始皇在創立封建專製製度上所做出的貢獻,作為他的曆史功績的主要方麵。

秦始皇所成就的事業,包括統一六國和創立封建專製製度在內,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然而,他在秦帝國建立後不惜濫用民力。秦帝國人民所承受的繁重徭役負擔,可舉出以下幾個數字來說明:

修築阿房宮和驪山陵墓的刑徒和服徭役的民夫,常年動用七十餘萬人,南戍五嶺的五十餘萬人,修築長城的四十餘萬人。如果把為軍事行動、修築長城而“轉輸”糧草的徭役、修築無數馳道以及直道、新道、五尺道等項徭役以及地方郡縣政府所征調的徭役全部包括在內,每年為國家和地方政府服徭役的人數要遠遠超出300萬人。當時秦帝國總人口約2000萬人,服徭役的人數肯定占全國總人口的15%以上。按照這個數字推算,秦帝國的成年男子,除了免服徭役的那部分人外,每人每年平均大約有1/3至1/2的時間為國家服徭役,這怎麼承受得了?

秦帝國的苛法嚴刑,亦是帝國人民的一大災難。在苛法嚴刑之下,獲罪或無辜的百姓,動輒被罰作“刑徒”,致使秦帝國國內的刑徒之多,以至於達到了“赭衣半道”的程度。史書記載修阿房宮和驪山墓動用刑徒70餘萬人,至於全國各地刑徒的人數之多,可從秦始皇出巡南郡在湘山祠乘船渡江遇大風後令刑徒3000人伐樹一事來說明。這3000名刑徒不是從外地征調的,而是南郡所固有的,而且不一定是南郡所有的全部刑徒。這兩個數字可以說明,秦帝國的刑徒人數,在全國人口總數中亦占有相當高的比例。

常年為秦帝國服徭役的人數和刑徒人數占了秦帝國總人口的一半左右,這是秦始皇帝實施暴政的主要內容和標誌。其他諸如秦始皇焚書坑儒和動輒殺害無辜百姓的事例,從它給帝國人民所帶來的直接災害來看,無法同繁重徭役和苛法嚴刑所帶來的可怕災難相比,因而並非是秦始皇所施行的暴政的主要內容。

秦始皇是對中國曆史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花的偉大人物,同時他在帝國建立後也施行了一些令人難以承受的暴政,這都是無法否認的曆史事實。然而,我們決不能因秦始皇曾施行過暴政而稱秦始皇為“暴君”。秦帝國有沒有暴君呢?有,這個暴君便是秦二世皇帝胡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