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初為沛公 遇困投項梁(2 / 2)

劉邦於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九月於沛縣舉兵起義,轉眼間已是十月。秦以十月為歲首,已是秦二世二年,當時天下的形勢是:周文所統率的十萬義軍在戲水被章邯所統率的秦軍打得大敗而退還,繼武臣自立為趙王以後,他派往燕地的韓廣在燕地自立為燕王,狄人田儋在齊地自立為齊王,寧陵君魏公子魏咎被陳王立為魏王,項梁及項籍起兵於吳後,渡江加入反秦行列。

陳王陳勝、趙王武臣、燕王韓廣、齊王田儋、魏王魏咎以及項梁與項籍,是秦二世二年年初反秦各路諸侯中的幾支主要力量,無不擁有一定的實力。而起兵於沛縣的沛公劉邦,此時人少力單,處於舉步維艱的境地。

劉邦退守豐邑後,當時章邯率秦軍東下,秦泗水郡(治所在相縣,今安徽淮北市西北)名叫平的郡監率兵圍攻豐邑。沛公領兵出戰,擊破秦軍,命同鄉雍齒守衛豐邑,自己領兵進攻薛(今山東滕縣南)。泗水郡郡守名壯,在薛縣戰敗,逃至戚縣(今山東滕縣)。沛公的左司馬曹無傷捉住壯,並將他殺死。沛公領兵回到亢父(今山東濟寧市南),到達方與,一路沒有與敵軍交戰。此時,陳王派魏入周襳東向攻城略地,周襳派人對雍齒說:“豐曾是魏國的大梁秦軍攻占後的遷都之地,今魏王已平定數十城,您如果以豐邑投降魏國,魏國封你為侯,令你守衛豐城;如不投降,將屠殺豐城。”雍齒本來不願歸屬劉邦,在周襳利誘威脅之下,便反而為魏國守衛豐城。

沛公得知雍齒反叛,帶兵圍攻豐,未能攻下。由於患病,劉邦便回到沛縣。雍齒以豐邑背叛沛公,在精神上給沛公的打擊很大,他十分怨恨雍齒及豐邑子弟在形勢不利情況下的背叛行為。當時,章邯所率領的秦軍氣勢正盛,陳王陳勝被叛徒莊賈殺害,起義軍一時群龍無首,寧陵君與淩縣(今江蘇泗陽縣西北)人秦嘉合謀立楚國的王族後裔秦嘉為“假王”,駐紮在留(今江蘇沛縣東南)。沛公前往歸附景駒,想要向景駒借兵攻打豐邑。但秦將章邯、偏將司馬尼所率領的秦軍由西向東追擊,平定楚地,在相縣(泗水郡治所)屠城之後,到達碭(今河南夏邑縣東南)。東陽寧君、沛公率軍西上,與司馬尼交戰於蕭(今安徽蕭縣西北)西,不利,退回留縣,收編人馬,率兵攻碭。圍攻3日,碭城被攻下,收編碭城人馬,得五六千人。又進攻下邑(今安徽碭山縣),將下邑攻克,然後回軍豐縣。這時,沛公聞聽項梁在薛縣,便帶領百餘名騎兵前往拜見,項梁撥給他步兵5000人,五大夫將10人。沛公帶兵回還,攻打豐邑。

沛公投奔項粱一月有餘,項羽已攻克囊城(今河南襄城縣西)而還。項梁聞知陳勝已死,立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為楚王,都於盱台(今江蘇盱台縣東北),項梁號武信君。項梁攻派沛公、項羽攻打城陽(今山東鄄城縣東南),攻克後屠城,駐軍於濮陽(今河南濮陽縣西南)東,與秦軍交戰,大破秦軍。戰,大破泰軍。

秦軍重新振作,堅守濮陽並引水環城以自衛。楚軍離去而進攻定陶(今山東定陶縣西北),未能攻下。沛公與項羽向西攻占土地,到達雍丘(今河南圮縣)城下,與秦軍交戰,犬破秦葷,三川郡郡守、秦丞相長子李由被斬首。沛公與項羽回兵攻打外黃(今河南民權縣西北),未能攻下。

項梁因屢敗秦軍,麵有驕色,不聽從上將軍宋義的勸諫,在定陶被章邯所帶領的秦軍打得大敗,項梁戰死。正在進攻陳留(今河南開封縣東南陳留城)的沛公、項羽聞知項梁戰死,與陳勝的部將呂臣一道率兵回師東進。呂臣駐軍在彭城(今江蘇徐州市)東麵,項羽駐軍在彭城西麵,沛公駐軍於碭山-一帶。

項梁的軍隊被秦朝的將領章邯攻破之後,章邯認為楚地已經不足為慮,於是就渡過黃河上北麵準備鎮壓河北地區的各路起義軍。項梁在秦二世二年九月的時候戰死。因為項梁的兵敗戰死,楚懷王感到十分恐懼不安,於是把都城遷到了彭城,並把呂臣和項羽的軍隊進行了合並,都交由自己率領。把劉邦任命為碭郡長,封為武安侯,率領碭郡兵馬;把項羽封為長安侯,號為魯公;將呂臣任命為司徒,並將其父親呂青任命為令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