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路遇張良 關羽受封賞(1 / 2)

其實,在劉邦遭到雍齒背叛逃亡之際,還在半路上遇到一名良將,這就是張良。當時張良聚集了數百名少年準備投靠景駒。因為當時沛公的隊伍規模已經不小,有數千人,於是張良就歸順了沛公,沛公把張良任命為“廄將”,讓他主要負責軍馬的管理工作。這時候的張良才華還沒有被劉邦發現,到了後來張良成為了劉邦的左膀右臂,為他打下江山立了很多的功勞,那麼張良到底是什麼人呢?

張良的祖先是韓國的公族,姬姓,他本人因躲避秦朝的追捕改姓張。祖父曾接連擔任韓昭侯、韓宣惠王、韓襄哀王的丞相。父親姬平,連任韓剳王、韓悼惠王的丞相。悼惠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50年),姬平卒。姬平卒後20年(公元前230年),秦滅韓國。韓被秦國所滅之時,張良年少,未能在韓國擔任官職。韓國破亡時,張良家中尚有奴仆300人,很是富有。張良一心為韓國報仇,以至於弟死不葬,變賣全部家產尋求刺客刺殺秦王,就是因為祖父、父親五世連續擔任韓國丞相的緣故。

張良曾到淮陽(今河南淮陽縣)學習典章製度,東遊見隱士倉海君。後來尋得一名大力士,造了一個120斤(相當今60餘斤)重的大鐵椎。公元前218年秦始皇東遊,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陽縣東南)遇到張良所派出的力士的狙擊,鐵錐誤中車隊的副車。始皇大為惱怒,令天下大搜捕10日,捉拿刺客。由於追捕緊急,張良便更名改姓,逃亡至下邳(今汀蘇睢寧西北)躲藏。

張良後來成名,世人對張良也有傳奇的說法。相傳張良於下邳匿身期間,在一次閑遊漫步時,於橋上遇見一位身穿粗布短衣的老漢,走到張良麵前,故意將鞋掉到橋下,對張良說:“小子,下橋把鞋取上來!”張良目睹老漢故意把鞋掉到橋下,又聽見老漢命他到橋下取鞋,感到很驚訝。想要打他吧,又是一位年老的長者,便勉強地忍氣吞聲,下橋把鞋取了上來。誰知老漢見鞋已被取了上來,又命令說:“替我穿上!”張良有些惱怒,轉念間心想:既然已經把鞋取上來,就忍氣跪在地上替老漢穿鞋。老漢伸出腳讓張良把鞋穿好,便含笑揚長而去。老漢的舉止言行使張良大為驚訝,注視著老漢離去的背影,張良百思不得其解。老漢走出約有一裏路的光景,又轉身回來對張良說:“您這小子還可以教誨,5日後的拂曉,到此與我相會。”張良感到奇怪,跪下回答道:“是。”

5日後的拂曉,張良按時赴約前往,到達時見老漢早已站立在橋上,麵帶怒容地說:“與老年人約會,而後期到達,是何道理?”老漢轉身離去,回首對張良說:“5日後的早上再會。”5日後雞叫時,天尚未亮,張良來到橋頭,老漢又已立在橋上。再次生氣地說:“又是後期到達,是何道理?”老漢離去時又說:“5日後早晨再來。”張良兩次按時或提前赴約,總是被老漢搶先到達,很令張良費些思索。這第三次,張良在半夜時便到橋上,不一會兒老漢也到來,高興地對張良說:“這樣做才對。”說著,老漢隨即取出一本書來,告誡張良:“讀這本書日後可以做帝王的老師,10年後可以發跡。13年後你小子見到濟北(濟水的北麵),穀城山(亦名黃山,在今山東省東阿縣東北)下的那塊黃石,那就是我。”老漢說完便走了,沒有留下別的話,張良從此再也沒有見到過這位老漢。天明後,張良看老漢授給他的這本書,正是《太公兵法》。張良感到這件事很是奇怪,經常誦讀體會這部兵法,有得於心。

張良在下邳匿身期間,行俠仗義。項羽的叔父項伯曾經殺人,跟隨張良避難。

10年過後,陳勝等人舉兵反秦,張良也聚結了百餘名少年。當時景駒被立為楚假王,假王即暫時代理為王的意思。在留縣,張良想投奔景駒,路遇沛公。當時沛公帶領數千人到下邳西攻占土地,張良便歸附沛公,沛公任命他為廄將。張良曾多次用《太公兵法》的理論向沛公獻策,沛公都認為講得很好,經常采納他的策略。而張良向其他人說《太公兵法》上的理論,都是不能領悟。張良因此而感慨地說:“沛公大概是天賦的奇才!”因此他便跟隨沛公,不再去投奔景駒。

張良與沛公來到薛縣,拜見項梁。夏六月,項梁立楚懷王孫子熊心為楚王。張良向項梁進言說:“您已立楚王的後代為王,而韓國的諸公子橫陽君韓成有賢能,可立為王,增建與國,以為黨援。”項梁派張良找到韓成,立韓成為韓王,同時以張良為韓王司徒,其職位相當於丞相。於是張良便暫時離開沛公,與韓王韓成率千餘人向西攻占原韓國所轄故地。待到張良於河南再次引兵隨從沛公,並輔佐沛公兵攻宛城,準備引兵入關之時,已是秦二世三年六月,時隔整整一年。

項梁與侄兒項羽率8000人渡過長江到達江北,加入反秦大軍的洪流之中,準備西向攻秦。這時,項梁聞知陳嬰已攻下東陽(今江蘇盱台縣東南),派使者想要同陳嬰聯合向西進攻。陳嬰原是秦東陽縣縣令手下的令史,在縣中素以誠實謹慎著稱,被人稱為忠厚長者。東陽縣少年殺縣令,聚眾數千人,想要立一名首領,但沒有合適的人選,於是請陳嬰出任。陳嬰以不能勝任相推辭,眾人還是推舉他做了首領,縣中隨從者有兩萬人。少年們想要立陳嬰為王,用青巾裹頭,標明他們是新起義的軍隊。陳嬰的母親對他說:“自從我作為你們家的媳婦,就沒有聽說你家的祖先有過顯貴的。今日突然得到大名,不吉祥。不如歸屬別人,事情成功了還能夠得到封侯,事情失敗了也容易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