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章邯率兵 鎮壓起義軍(2 / 2)

陽城人鄧說率軍駐守於郯(今山東郯城縣北),章邯另派將領擊潰鄧說守軍,潰軍逃回陳縣。銍入伍徐率軍駐守於許(今河南許昌市東),被章邯率秦軍擊潰,潰軍也逃回陳縣,陳王誅殺鄧說。

章邯在擊潰伍徐所率義軍後,揮兵東進,向“張楚”政權所在地陳縣直撲而來,上柱國房君戰死。章邯進兵攻擊陳縣西麵張賀所率領的義軍,陳勝親自上陣督戰,義軍被擊潰,張賀戰死。

十二月,陳王率部退至汝陰,又退至下城父(今安徽渦陽縣東南的下城父集),陳王的駕車人莊賈殺陳王而投降秦軍。陳勝葬於碭(今安徽碭山縣南)。原陳王涓人將軍呂臣率頭裹青布的“蒼頭軍”起兵於新陽(今安徽太和縣西北),攻克陳縣,殺死叛徒莊賈,又以陳縣為楚都。

章邯自率領秦軍於戲水大敗周文、出關東向以來,陳勝所統領的各支起義軍節節潰敗而退,章邯屢屢得勝。陳縣的陷落與陳勝之死,標誌著首倡起義的陳勝及由他所直接統領的各支義軍,基本上已被秦軍消滅,章邯出關後的第一個戰略目標已經實現。

章邯在擊潰陳勝的這路義軍後,進兵出擊魏王魏咎於臨濟(今河南封丘縣東),魏王派周襳求救於齊、楚,齊、楚派項它、田巴率軍隨同周襳救魏。章邯夜出奇兵大敗齊楚軍於臨濟下,殺齊王及用襳,魏王魏咎自殺。秦二世二年七月連降大雨,武信君項梁率兵進攻亢父(今山東濟寧市南),聞知齊田榮被章邯圍困於東阿(今山東省東阿縣西南的阿城鎮),便率兵救齊,於東阿大破章邯所率秦軍,這是章邯出關以來的第一次慘敗。項梁乘勝追擊秦軍,並多次催促齊兵與楚軍一同西進作戰,田榮不肯發兵助楚。項梁派沛公及項羽進攻城陽(山東鄄城縣東南),攻克後屠城。沛公及項羽又西進在濮陽(今河南濮陽西)東擊破秦軍,秦軍退守濮陽。沛公及項羽進攻定陶而未下,西進略地至雍丘(今河南杞縣),大破秦軍,斬秦三川郡郡守李由。項梁發兵於東阿西進,抵達定陶,再次擊破秦軍。

項梁、沛公、項羽與秦將章邯所率秦軍作戰取得的一連串勝利,滋長了項梁的驕傲和輕敵思想,又不聽從宋義的勸諫,在秦以傾國之兵補充章邯兵員的情況下,項梁仍是不設防備。章邯率大軍攻擊楚軍,於定陶大破楚軍,項梁戰死。項羽、沛公、呂臣也率軍撤至彭城一帶駐守。

陳勝失敗後,事實上由項梁統率的楚軍,兵員不下10萬,有猛將數員,具有很強的戰鬥力,曾多次擊破章邯所統率的秦軍。然而,由於項梁的驕傲輕敵,導致了定陶慘敗和項梁本人的戰死。這對於楚軍來說,是一個十分嚴重的挫折,章邯所率秦軍的凶狠氣焰再度囂張起來。

章邯於定陶大敗楚軍,項梁戰死,以為楚地的義軍已不足憂慮,便渡過黃河,北上攻擊趙地的義軍。趙國的軍隊抵擋不住來勢凶猛的秦軍,被秦軍打得大敗。章邯率秦軍抵達趙都邯鄲(今河北邯鄲市),把那裏的百姓都遷移到河內地區,平毀了那裏的城牆和建築物。這時,趙王趙歇、丞相張耳,都退入巨鹿城(今河北平鄉縣西南)內。章邯令部將王離、涉間率大軍包圍了巨鹿。章邯率秦軍駐紮在巨鹿南麵的棘原(今河北平鄉縣南)築起甬道(道路兩旁設有防禦工事),為秦軍運送糧食;趙國將領陳餘到北麵收集了幾萬人的兵力,駐紮於巨鹿的北麵,這就是所謂河北軍。趙國在危機之中多次向楚、燕、齊等國求援,各國也陸續派出援兵。於是,在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的前前後後,終於形成了自陳勝起義以來的第一次以秦軍主力為一方、以趙國及各路義軍主力(主要是趙軍與楚軍)為一方的對峙局麵。由於巨鹿城下南北二軍的對峙,分別集中了秦軍與各路義軍的主力,因而這種對峙所引發的一場戰略決戰,其勝負勢必在極大的程度決定著雙方存亡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