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正月,俘虜雍王章邯的弟弟章平。發布大赦罪人的大赦令。
漢王劉邦出函穀關到達陝縣(今河南三門峽市西),慰問關外的父老,安定秩序,爭取民心。
同年2月,下令廢除代表秦王朝國家的秦社稷。社與稷,分別是古代君主祭祀土神和穀神的場所,常用來作為國家的代稱。劉邦入關中以及還定三秦後的一段時間,不僅秦帝同的社稷被暫時保存下來,而且秦王朝的地方政權及其官員也暫時被保存下來,照常履行公務,隸屬於漢王。這種權宜之計,對於安定秩序無疑是必要的。當關中及鄰近各郡已被漢軍平定,漢王在這一地區站穩腳跟時,漢王便不失時機地下令“除秦社稷,更立漢社稷。”都於櫟陽(今陝西臨潼北)。
“除秦社稷,更立漢社稷”,它標誌著漢王的中央政權及地方政權,在隴西、北地、上郡、渭南、河上、中地以及河南等七郡已經正式建立起來。漢王劉邦正是憑借著漢政權的力量,東向同項羽展開了爭奪全國政權的軍事鬥爭。
在漢政權的建設中,丞相蕭何無疑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同年3月,漢王劉邦率大軍從臨晉東渡黃河。臨晉是關隘名,在今陝西大荔縣東的黃河西岸,因關下有蒲津渡,又稱蒲津關,是古代秦晉間的重要通道。漢王這次率大軍東渡黃河,並非是執行一般的作戰任務,而是他在安定關中-正式建立漢政權的基礎上,為實現東向與項羽爭奪天下這一重大戰略目標,所采取的第一步戰略行動。
漢王率大軍決定從臨晉渡過黃河,是因為齊、趙、魏的反楚勢力,此刻正在與項羽進行軍事上的較量。顯然,漢王是想在臨晉東渡黃河之後,通過上黨進入河北及河南地區,聯合河北及河南各路反楚軍事力量,向項羽發起總攻擊。漢王這一進軍路線的選擇和戰略決策的製定,無疑是十分正確的。因此,漢軍在臨晉東渡黃河之後,旗開得勝,勢如破竹,各路諸侯的聯合反楚力量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一舉而攻下楚都彭城。
漢王二年三月,劉邦率大軍於臨晉東渡黃河之日,標誌著曆時4年的楚漢戰爭已正式拉開帷幕。漢高帝五年(前203年)五月,高帝在洛陽南宮設盛大酒會,招待文臣武將,慶祝楚漢戰爭的最後勝利。會上,劉邦躊躇滿誌地向群臣說道:“各位列侯、將軍,請諸位對我不必有所隱諱,都說一說心裏的話。我所以能得到天下是什麼緣故?項羽所以失去天下又是什麼緣故?”
隻見王陵起身答對說:“陛下性情傲慢,喜歡侮辱他人;項羽性情仁慈寬厚,注意愛護他人。然而陛下派人攻城略地,攻下的城邑便分封給他們,與大家同享利益;項羽妒賢嫉能,有功勞的人予以傷害,有賢能的人加以懷疑,作戰獲勝而不論功行賞,奪得土地而不與大家共享利益,這就是項羽所以失去天下的緣故。”
王陵是個非常直率之人,他說的都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實,但是卻不能讓劉邦滿意,於是,劉邦借著酒興,以及王陵剛剛所言,就發表了一通高論。
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帷帳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範增而不能用,此所以為我擒也。
從張良、蕭何、韓信等人在楚漢戰爭中的突出表現來看,劉邦的見解十分高深,起碼可以說明,他在選用人才方麵有著獨特而敏銳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