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黥布歸附 張良掌大局(3 / 3)

“子房,您看這個計謀怎樣?”

“是誰為陛下籌劃的這個計謀,陛下的大事完了。”張良大為驚訝地說。

“為什麼會是這樣?”漢王問。

“允許請借用您麵前的筷子為大王籌劃。當年湯伐桀而封其後代於杞,是估計到已能置桀於死地;今陛下能置項王於死地嗎?”

“不能夠。”漢王答。

“這是不可以封六國後代的第一條理由。再說,武王伐紂而封其後代於宋,是估計能得到紂的頭顱,如今陛下能得到項籍的人頭嗎?”

“不能夠。”漢王答。

“這是不可以封六國後代的第二條理由。當年武王攻入殷都,在殷朝賢人商容的閭門表彰他的德行,把被囚禁的箕子釋放出來,增修王子比幹的墳墓。如今陛下能增修聖人之墓、表彰賢人的閶門,過智者之門時向他們表示敬意嗎?”

“不能夠”漢王答。

“這是不可以封六國後代的第三條理由。再說,武王散發巨橋倉的糧食以救濟饑民,散發鹿台府庫的金錢賜給貧苦的百姓。如今陛下能散發府庫的資財賜給貧苦百姓嗎?”

“不能夠。”漢王答。

“這是不可以封六國後代的第四條理由。當年武王在滅殷以後,廢棄戰車,製作乘車;把兵器倒置,上麵蒙以虎皮,向天下人表示不再使用兵器。如今陛下能做到偃息武事而實行文治、不再使用兵器嗎?”

“不能夠。”漢王答。

“這是不可以封六國後代的第五條理由。再說武王把戰馬放牧在華山的南坡,向天下人表示不再使用戰馬。如今陛下能做到使戰馬休息而不再使用它們嗎?”“不能夠。”漢王答。

“這是不可以封六國後代的第六條理由。當年武王把拉車用的牛放牧在桃林塞(指今河南靈寶以西、陝西臨潼以東地區)的北麵,向天下人表示不再用它們運輸糧草。如今陛下能把牛放牧、不再用它們運輸糧草嗎?”

“不能夠。”漢王答。

“這是不可以封六國後代的第七條理由。況且天下的遊士離開自己的父母妻子,棄去他們的祖墳,拋開他們的老友,隨從陛下奔走四方,不外是日夜盼望著能得到一點封地。如今重新恢複六國,立韓、魏、燕、趙、齊、楚的後代為王,天下的遊士各自返回故鄉,服侍他們的君主,陛下依靠誰去奪取天下?這是不可以封六國後代的第八條理由。如今隻有使楚國無從加強力量,已經複立的六國後代如果追隨楚國,您怎能使他們臣服呢?真的采用這位客人的計謀,陛下就大勢已去了。”

張良慷慨陳詞,論證不可以封六國後代的理由,一連在漢王麵前擺了八根筷子。聽完張良的這通高論,漢王飯也不吃了,把一直含在口中的食物吐了出來,罵道:“這個可恨的書呆子,幾乎敗壞了老子的大事!”漢王下令立即將刻製好的印信銷毀。

酈食其提出來的“複立六國後世”的建議,對楚漢之爭時的漢政權來說絕對是讓漢政權自取滅亡的計劃,幸好劉邦還有張良這樣一個思路清晰、高瞻遠矚的謀臣,能夠對劉邦進行勸告,讓劉邦免去了一次滅頂之災。張良就像是漢政權中的掌舵人,當航線稍有偏移的時候,即使調整了方向,才避免了這條大船翻船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