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20世紀出現的新殺手——艾滋病艾滋病,亦稱獲得性免疫力缺陷綜合症,是當代最令人震驚的新型性傳染病。艾滋病迄今無藥可根治,患者死亡率極高,被稱為“20世紀的新殺手”。自1981年美國報道第一例艾滋病後的短短20年,艾滋病已波及世界五大洲的100多個國家,感染者達5800多萬,已奪去了2680萬人的生命。目前全世界活著的艾滋病感染者為3610萬,其中三分之一以上是24歲以下的青少年。據估計,我國已有艾滋病毒感染者60~100萬之多。
(一)什麼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英文縮寫詞AIDS的音譯名,即“獲得性免疫力缺陷綜合症”的簡稱。這種病是一種名叫“人體免疫力缺陷病毒”(HIV)的潛伏和緩漫作用引起的疾病。艾滋病破壞人體大部分免疫係統,使患者不能抵抗病毒感染和某些癌症。
是否所有受到艾滋病毒感染的人都會發展成艾滋病患者,目前還不情楚。依現有的病例看來,10%~30%的感染者會在五年內成為艾滋病患者,而這個百分比正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高。同時,艾滋病病毒感染後是終生存在的,其潛伏期可長達8~10年。
已受艾滋病毒感染而無艾滋病症狀的人,也能傳播這種病毒。這些所謂“健康的帶菌者”,在傳播病毒方麵扮演著活躍的角色。他們可能受感染多年而自己並不知道,因此在不知不覺中把病毒傳給別人。
(二)艾滋病的病毒特征
艾滋病的病原體是由人體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這種病毒主要是感染人體內一種可以起防禦作用的T4淋巴細胞。病毒進入細胞後形成前病毒,在細胞內長期潛伏感染,經半年至10年潛伏期後,前病毒複蘇,大量複製並從細胞內釋放出來。在此過程中,使艾滋病患者免疫細胞受到破壞,造成嚴重的免疫缺陷症狀。
艾滋病病毒對外界的抵抗力很弱。實驗證明,0.2%次氯酸鈉在5分鍾內就能將艾滋病病毒殺死,在56℃的溫度中持續30分鍾,病毒即失去活力。
(三)艾滋病的病症表現
受艾滋病病毒感染後,細胞免疫缺陷的程度由輕到重地發展。發展過程可分為三期。
1.艾滋病病毒感染期
健康人通過性接觸、靜脈注射等渠道感染上艾滋病病毒。這一時期可以完全沒有症狀,未經驗血檢查是不能察覺出來的。在感染6周後,HIV抗體檢測表現為陽性,有的人開始出現全身淋巴結腫大。
2.艾滋病相關綜合症
這是病毒感染的第二期。這一期有持續性淋巴結病和一定程度的T細胞功能缺陷:患者出現粘膜損害、發燒、體重減輕、疲乏、出盜汗、持續性腹瀉等,同時常伴有非致命的真菌、病毒或細菌性條件性感染,如鵝口瘡及持續性咳嗽、彌漫性肺炎等。
3.艾滋病
這是病毒感染的第三期。此時期有l~5%的感染者可發展為艾滋病。其臨床表現為嚴重的條件性感染和少見的惡性腫瘤,同時有全身明顯的消耗症狀。此時病人身體迅速消瘦至皮包骨頭,出現致命的感染,如病人的肺、神經、胃、腸道、皮膚粘膜和全身陛感染。肺部感染表現為發熱、咳嗽、呼吸困難;中樞神經係統感染表現為頭痛、嘔吐、意識障礙等;胃腸道感染表現為腹痛、腹瀉、便血等;皮膚感染可出現疹子、膿皰、潰瘍。這種病最後常轉為腫瘤,是一種少見的皮膚瘤,以下肢皮膚出現深藍色或紫色斑丘疹或小結癤為特點。少數人在上肢、麵部也會出現此腫瘤。
還有一部分腫瘤侵入內髒,最後奪去人的生命。
(四)艾滋病的傳播途徑及其預防艾滋病主要有三條傳播途徑,即性交傳播、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婦女,在妊娠、分娩、哺乳時,都可能將艾滋病病毒傳染給胎兒或嬰幼兒,其傳播概率為55%。
目前尚無證據顯示艾滋病可由日常接觸、握手、共浴、共餐以及咳嗽、打噴嚏、昆蟲叮咬等傳染。醫學專家認為,家庭的健康和穩定在預防艾滋病流行中起著很大的作用。
世界各國的醫生們正從多方麵試驗治療的方法,但均未顯示確切的療效。迄今為止,對付艾滋病瘟疫的最好辦法隻能是預防,包括防止不正當性行為,尤其是與帶毒者的同性戀行為;不與艾滋病患者或懷疑帶有艾滋病毒的人以及吸毒者發生性接觸;不隨便用不可靠的血製品,要嚴格檢查獻血火及輸入的血液。有艾滋病的婦女最好不要懷孕,以免殃及下一代。作為社會預防,海關要對進入國內的各類外國旅客及歸國人員進行嚴格檢疫,對帶毒者和患者進行登記,並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病毒傳播。此外,要禁止吸毒,狠狠打擊販毒者。嚴禁嫖娼賣淫,也是防患艾滋病的重要一環。要對廣大青年男女宣傳安全而負責任的性行為選擇,使用安全套。當然,潔身自愛,杜絕多性伴關係,保證終生隻有一個性伴即配偶,是最安全、最有效的防止艾滋病侵害的辦法。
進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由於性生理與性心理的自然發育,充滿了對性的好奇心和神秘感。
16~20歲的青少年,正值性的高度活躍年齡,正是性好奇、性衝動、愛嚐試、敢冒險的時期。如果性的科學知識和道德價值觀不能恰逢其時地傳播給他們,那麼處於饑渴與迷茫中的青少年就可能悄然走向性的誤區。性傳播疾病對青少年的威脅,正是存在於這些誤區裏。據統計,在美國的艾滋病毒感染者中,青少年占25%以上;
在非洲那些艾滋病蔓延最嚴重的地區,死亡者中半數是青少年。
因此,我們在青春期教育的課程中,除了傳播性生理與性心理的保健知識外,科學而坦率地向青少年講述關於性傳播疾病的知識及其預防和治療問題,就是要引導青少年樹立潔身自愛的觀念,防止不良性行為。宣傳性傳播疾病的危險性,使青少年對性傳播疾病的認知達到100%的覆蓋麵,這是十分必要的,現實的,明智的。
對於生活在艾滋病肆虐時代的青少年來說,除認真學習性知識,保持潔身自愛,使自己不染上性病、艾滋病外,還要充分了解艾滋病的危害和傳播情況,承擔起宣傳和教育周圍人的社會職責,加入全世界消滅艾滋病的國際健康教育運動。
五、怎樣正確對待艾滋病患者?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世界範圍內艾滋病的患者共計1600萬人,而有些專有公布的數字比這還要多,甚至超過2000萬人。單單在德國就有80000HIV病毒的感染者,其中到目前為止已經有12000人由於病毒發作而死亡,而另外15000人也已經由於發病而備受煎熬。僅僅在1996年一年內,德國感染艾滋病的患者就達2000餘人。更令人觸目驚心的是,這個數字目前仍然在飛速增長。
艾滋病的最大傳染源來自吸毒者、賣淫者和同性戀者。近年來,不但同性戀者感染艾滋病的比率大大上升,就連那些從未涉足紅燈區的人中,感染艾滋病的也已經越來越多。
大概每年都有300萬以上的德國男人到有“生的伊甸園”之稱的泰國去觀光旅遊,這其中還有很多人已經做了父親。在泰國,半數以上的青年妓女都是HIV病毒的攜帶者。然而這還僅僅是危險的一個方麵,許多遊客還跟吸毒者“有一手”,而且他們還從來不使用避孕套。
在他們回家後,由於他們的伴侶或者性夥伴對此一無所知,感染艾滋病的幾率也就非常大了。在這種情況下,受病毒影響的可就不是一個人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女性在不知道自己已經感染艾滋病的情況下懷孕,就很可能把病毒傳染給自己腹中的孩子。
艾滋病人還不同於麻風病,在艾滋病患者麵前你也沒必要那麼擔驚受怕。由於艾滋病患者表麵上跟常人完全一樣,所以,如果你知道他患有艾滋病時,他對你來說反而是最為安全的。不管患者有沒有發病,你都應該像對待常人一樣對待他。他們所需要的,不是你的同情,而是你的理解與接納,他們不想被排斥在人群之外。不管社會上的人們是出於無知還是苛刻而對他們采取隔離,你都不應該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