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先後發生6次爆炸。每次爆炸過後,現場濃煙四起,將正在鏖戰的戰士們吞沒,指揮員們的心就揪成一團,好在濃煙散去,隻見戰士們趴在滿是油汙的地上,安然無恙,一顆心才落了地。
“怕不怕死?就是凡人,能不怕嗎?沒辦法,誰讓咱幹消防員呢!職責所在,再說,領導跟我們在一塊呢,還有黨和國家多年的教育培養。”這是現場指戰員們質樸的心聲。
“我們的戰士太可愛了!十八九歲的娃娃,要是在家裏,還在父母跟前撒嬌呢!都說現在的兵不好帶,關鍵時刻,他們經受住了血與火的考驗,不愧為遼寧消防鐵軍的一員!”這是現場總指揮的由衷之語。
7月17日8點發起總攻。
科學決策、優良裝備是打贏生死之戰的保障
天亮了!103號罐猶如一隻燃燒的火炬,還在向外噴火。前線指揮部一聲令下,300餘輛消防車、2000餘名消防官兵發起全線總攻,一次性噴射水量達到7000多噸,泡沫300餘噸,至7月17日9點,經過15個小時的連續奮戰,現場所有明火被撲滅,滅火作戰取得決定性勝利。此後,參戰部隊全麵進入消滅殘火和冷卻降溫戰鬥階段。
激戰後的火場,到處是橫七豎八的各色水龍、扭曲變形的黝黑管道,幾十米高的隔離牆水泥部分已經被燒化,露出的鋼筋麵目猙獰。一身油泥、滿臉疲憊的指戰員們仍堅守在火場,睜大眼睛搜尋、消滅殘火,並不斷往燃燒過後溫度極高的103號罐噴水降溫。
戰鬥之激烈令親曆者後怕,令後來者心驚。
“這場戰役能打勝,科學決策、技戰術運用合理是保障。”遼寧省消防總隊總隊長王路之說。
“化工火災有其特殊的撲救規律。有人說,一開始你們為什麼對著火的罐不噴水,盡對著沒著火的噴啊?這叫技戰術。化工火災必須集中優勢兵力於重點部位,著火的油罐噴水沒用,噴泡沫如果量不夠,不能一次性將油與空氣隔絕也是白瞎。一輛消防車撐死了帶二三十噸水或泡沫,十幾分鍾就打完了,等於沒子彈了,在彈藥儲備好之前,不能輕舉妄動。”遼寧省公安消防總隊副總隊長李金華說得很形象。
三次調警,既是儲備彈藥,又使消防力量不斷得到增強和補充,是此次撲救取得圓滿成功關鍵所在。
實施跨區域作戰、多方聯動,保證“彈藥”供應。遼寧省公安消防總隊通過陸路調集全省作戰物資的同時,提請公安部消防局調集天津、河北、吉林、黑龍江等地400餘噸泡沫以海運、空運多種運輸方式送往現場。
“裝備沒有掉鏈子!這些年,部裏和省裏一直強調,在消防工作的投入上,不能吝嗇,必須舍得花錢買平安,各地購置引進了各類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消防車輛器材裝備,事實證明,這錢花得值!”遼寧省公安廳副廳長劉樂國說。
338台消防車沒有一輛在路上拋錨,沒有一輛因故障未發揮戰鬥作用。
價值3000多萬元的遠程供水係統發揮重要作用。現場用水緊張,淡水源不足,現場總指揮果斷下令,直接抽用海水,為前方24小時不間斷供水。
“這次火災參戰力量多、調集車輛多、保障難度大,考驗著大連市社會應急救援綜合聯動體係。”大連市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王立科說。火災發生後,大連市公安、交警、城建、醫療等社會聯動單位第一時間到達現場協同作戰,為取得撲救戰役的勝利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社會聯動快捷,實施海陸空立體化作戰補給。隻有在咱們中國的社會製度下才能取得這次戰役的勝利!打過這場惡戰的戰士,就像爬雪山過草地的紅軍戰士,是最寶貴的財富!”遼寧省公安廳廳長李文喜一錘定音!
7月21日下午1點:凱旋
15小時的攻堅、幾天幾夜的監控之後,前來增援的消防部隊陸續撤離,繼續堅守的大連消防支隊官兵列隊相送。嗓音嘶啞、神情疲憊的戰友們簡單握手告別,隨即登車而去。經過黑泥和油汙“洗禮”的消防車隊風塵仆仆,車頂的紅旗迎風招展,鮮豔如昔。
(《人民日報》2010年7月26日 記者王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