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吧,走吧,都走吧,這群無恥的奸詐小人,這些說話如同放屁的惡徒!東周君在馬上狠狠地咒罵著那六國的君王。他回頭一望,六國的營帳都好像忽然被大風刮跑了似的,一座也看不見了。偌大的一個東線防區,隻剩下他自己這一方為數不多的營帳孤零零地僵臥在曠野之中。
東周君坐在馬上,隻覺眼前一黑,身子晃了幾下,幸虧那幾名報信的衛士手疾眼快,否則他早就一個跟頭跌到馬下去了。
幾名衛士和那十餘名將官圍過來,焦急地呼喚半天,東周君這才醒過來,恨恨地罵了一聲娘,而後與眾將商議對策。眾人一致認為此時根本就無力與秦軍對抗,不如就三十六計,走為上策。東周君雖然心中甚是淒涼,但也隻得無可奈何地點了點頭。遇人不淑,他又有什麼辦法呢?
他剛想號令大部隊回撤歸國,怎知為時已晚,隻聽秦軍營帳之中突然鼓聲連天,震耳欲聾,隨之便有千軍萬馬呐喊著從營中衝出來,眨眼之間已將東周君的兵馬圍了起來,東周君的軍隊頓時一陣混亂。
忽然,戰鼓聲與呐喊聲驟停,隻聽一陣陣笑聲從秦軍後邊響起。東周君慌忙極目而望,隻見秦軍營帳內的嘹望塔之上端坐二人,正迎風暢飲。其中一名武將打扮的人大聲說道:
“呔,東周君,我主念在周祖遺蔭,允你於一隅做個小國之君,誰知你竟冥頑不化,率兵犯境,你這可是以卵擊石,自取其辱,當今形勢,你還不下馬投降!”
“投降,投降,投降!”
那人話音剛落,秦軍兵士立即都跺腳振臂呐喊起來。喊聲音響絕大,直震得地動山搖,風雲變色,有的東周兵士甚至被嚇得哆嗦起來。
東周君眼見大勢已去,心中懊悔不已,沒想到自己的躊躇滿誌竟然轉眼間便煙雲俱散。自己本想光複先祖的榮光,但現在看是絕對不可能的了。那麼,自己又有何臉麵去見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呢?事已至此,打也是這樣,不打也是這樣,索性不如拚個痛快。
想到這裏,他猛地拔出腰間長劍,振臂高呼一聲,縱馬率先向秦軍衝去。其手下將士眼見自己的主子衝了出去,也大都呐喊著向秦軍衝了過去,而一些膽小畏死的則拋掉兵器,舉手過肩,溜到一邊做俘虜去了。
戰鬥完全按呂、蒙二人預先設計的一樣,4萬秦軍與東周君的兵馬鏖戰,而另外6萬秦軍則力盡呐喊助威之勢,以驚駭消靡東周將士的鬥誌。
秦軍蓄勢而發,數量上占有絕對優勢,而東周君這邊的兵士則如驚弓之鳥,畏首畏尾。雙方甫一交手,勝負立現。秦軍的勝利早在意料之中,隻是遲早的問題。
東周君及手下諸將拚死往來衝殺,雖然殺死不少秦兵,但自己身上也是傷痕累累,血流不止,而且圍繞於他們身邊的東周的兵士是越來越稀少,己方的慘叫聲不斷地騷擾著東周君及手下將士的鬥誌,使他越來越心驚膽寒,但他決意要死拚下去,死撐下去。他機械地揮動著自己的長劍,卻已分不清與自己打照麵的人是誰了。
戰鬥異常慘烈,血腥味十足。兀鷹展翅滑翔在高空之上,單等戰鬥結束之後飛下來飽餐一頓。
不過戰鬥並沒有持續太長的時間,因為東周君一方的兵馬實在太少了,而且還有的早已心甘情願地當了俘虜。
高高的瞭望塔之上的呂不韋和蒙驁一人手持一個酒壺,自斟自飲,一臉的輕鬆愜意。他們有理由輕鬆愜意,因為戰場之上隻有東周君一人像一隻沒頭的蒼蠅似的四處亂撞,而周圍的秦軍則呐喊著,看他毫無目標地往來衝殺。
戰鬥結束了。東周君力竭被俘,而其他妄圖負隅頑抗的將士盡數被秦軍殺死。被俘之後,東周君也徹底清醒過來,還是顧命要緊,自動請為平民,答應從此再不言國政之事。但呂不韋並未饒過他,而是令其下罪己詔,將東周領地悉數囑意於秦國,從此再不言周宗之事。而後,呂不韋先派人將東周君解往鹹陽,自己和蒙驁打掃完戰場並收取東周的領土之後才揮師歸國。
經此一戰,呂不韋聲威大震,不但原先那些瞧他不起的大臣認可了他,就連那些六國的君王也知道了他的威名。呂不韋的目的可以說是徹底地達到了。而後,他與莊襄王彙集群臣的力量,勤於朝政,外交內撫,很快便使秦國重新現出一片蒸蒸日上的景象。隨後,莊襄王將自己的長子嬴政立為東宮太子。
但是好景不長,因為莊襄王子楚自出生身體就十分羸弱,在加上早年在邯鄲為質之時飽受驚嚇迫害經曆過多顛沛流離之苦,讓身體與精神上都飽受折磨。回到鹹陽之後,雖然生活安逸了,但是依然不能長期處理朝政,身子也變得越來越差。莊襄王三年,他身染沉屙,經過一番醫治之後,不見好轉,最後醫治無效去世。臨終之前,他把嬴政、趙姬、呂不韋等人叫道床前,將王位傳給嬴政,並讓嬴政尊呂不韋為仲父,囑其諸多政事要與呂不韋商議。等到一切安排妥當之後,莊襄王在眾人的痛哭聲中離世了。
在國喪之中,年僅13歲的嬴政登上了皇位。因為她年紀尚幼,很多事情都要太後、丞相呂不韋處理。在登基之初,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小皇帝最後能夠成為史上第一個統一六國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