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米小為的抱怨聲中,同事們漸漸遠離了他,上司也對他產生了看法。而米小為卻因此而更加憤恨自己的企業,對待工作漫不經心。5年時間下來,米小為的工作能力並沒有提升多少,和同事們的關係卻很僵,上司已經越來越不滿意他的表現了。
寬容地講,抱怨實屬人之常情。然而抱怨之所以不可取在於:抱怨等於往自己的鞋裏倒水,隻會使以後的路更難走。它對事情沒有一點幫助。
幾乎在每一個公司裏,都有“牢騷族”或“抱怨族”。他們每天輪流把“槍口”指向公司裏的任何一個角落,埋怨這個、批評那個,而且,從上到下,很少有人能幸免。他們的眼中處處都能看到毛病,因而處處都能看到或聽到他們的批評、發怒或生氣。殊不知,他們這種行為在他人眼中是多麼可怕的習慣。沒有人喜歡和一個滿腹牢騷的人相處。太多的牢騷隻能證明你缺乏能力,無法解決問題。當所有人都開始厭棄“愛抱怨的人”時,他們也就毀掉了自己的前程!
與其抱怨,不如將怨氣轉化為誌氣、化抱怨為抱負,用超然豁達的心態去麵對一切。任何人都有選擇抱怨或者不抱怨的權利,但是,當你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去爭取進步。把不抱怨的態度融入到自己的本職工作中時,你會發現迎來的將是另一番新的景象。
況且,抱怨是失敗的“預警”信號。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沒有人因為喋喋不休的抱怨而獲得獎勵和提升。而你也很難找到一個成功人士會經常大發牢騷、抱怨不停。如果你仍繼續被動工作,帶著抱怨的態度去做事,那你在公司的地位永遠都不能變得更加重要,因為你根本就不能做出重要的成績。
身為一名員工,你應該時刻記住這樣一點:你要對自己負責,要主動地強化自己的競爭優勢,要讓自己有追求卓越的野心。同時,也要拒絕被動和抱怨,因為它們不能為你贏得任何競爭中出線的機會,隻會讓你把生命浪費在一個普通的職位上!
坦然麵對得失,正確對待工作中的委屈
一位成功的企業家在鼓勵員工時說——在布滿荊棘的道路盡頭,等待你的會是美麗的花園。你們應當相信:目前所擁有的工作,不論順境、逆境,都是對自己最好的磨練和考驗。若能如此,你才能在得失和委屈麵前依舊心存喜樂,高效工作!
從很早開始,基恩· 羅德伯瑞就一直夢想創作一部關於到太空旅行的科幻係列片。可是,他的這一想法卻沒有得到電視台的支持,電視台的人認為基恩的想法過於離奇,不會得到觀眾的認可。在這種情況下,基恩並沒有放棄自己的想法,他始終堅定地認為高質量的科幻片肯定會受到美國電視觀眾的歡迎。為了得到電視台的支持,他從劇務開始做起,踏實地做好每一份交到他手裏的工作,從不計較得失。他陸續參與製作了幾部低成本的科幻電影,取得了不俗的票房,電視台開始重新考慮他的想法。如今,距離他的《星球之旅》首播已有30 多年了,這部片子已經成為美國文化的一部分,劇中的不少台詞也正進入我們的日常用語。《星球之旅——未來人類》也是最受歡迎的節目之一。
基恩· 羅德伯瑞用自己的親身經曆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一個能夠坦然麵對挫折,承受工作中委屈的人,一定能頂住壓力,在職場上取得卓越的成就。他們不是天生的強者,卻是有著有優良品質的卓越者。他們從未將工作中的得失、委屈看做是一種痛苦,而是不斷地調整、適應,為自己爭取一個個可以成功的機遇。
每天的工作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遭遇一些工作上的得失和委屈。曾有過這樣一個絕妙的比喻,企業好像是一棵大樹,樹上攀滿了猴子。站在樹上,左右看都是耳目,往下看都是猴子的笑臉,往上看都是猴子屁股。要想少看見屁股、多看見笑臉,唯有多往高處攀升。
但是,正如樹杈的分布一樣,在企業內,越到高處,可供盤踞的位置就越少。因此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恐怕一輩子隻能是仰起笑臉看上頭的屁股;碰到待人苛刻或脾氣暴戾的老板,更不免要經常挨訓受氣。
當這些向我們襲來時,我們應該如何麵對?顯然,抱怨絕不是正確應對之道,它隻會讓自己的工作狀態走向持續惡化。不過,有一些年輕氣盛的朋友,在工作單位受了一點點委屈,就想不開、鬧情緒,最終發展到辭職不幹。這種做法非常不可取。
如果因為工作失當或績效不彰,受到上司和同事的批評或者諷刺,對誰都是痛苦和可怕的體驗。縱然如此,我們也不應將不滿的情緒寫在臉上,將工作成為自己的出氣筒。
此時,不妨靜下心來想想。或許,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們太在意得失,所以情緒才會容易激動。這種激動不僅不能有助於工作,反而會讓我們不快樂,厭棄工作。問題是,工作本身並沒有任何可被責怪之處,你也“不是為了要生氣而來公司的”。這樣想,你就會在內心萌生出一種安詳,在對待人和事情上分得更加理性和清晰。即使是擁有一份充滿委屈的工作,也會正確對待。畢竟,工作是你賴以生存的生活來源。而其他事情,隻是外部影響你的環境,隻要你不受到影響,就沒有任何人能阻止你打造一份完美的工作。
美國聯合保險公司有一位名叫艾倫的推銷員,他很想當公司的明星推銷員。從很早以前,他就認為自己具有推銷的天賦,他也確信自己一定能實現這個夢想。
在剛進入保險公司的時候,由於學曆低,經驗有限,艾倫常常受到同事們的諷刺和排擠。冷嘲熱諷的話語對他來說是家常便飯,時常會有到手的好任務,被別人搶先獲取。不過,他並沒有計較這些,相反,為了積累經驗,他甘願接受這些別人不願意接受的任務,而目的僅僅是為了鍛煉自己。
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天,在劃分推銷區域時,很多同事都向上司申請在市區附近工作,這樣可以快點回家休息。而最終討論的結果,是艾倫由來負責哪些距離遠、人口少的區域。艾倫什麼都沒說,而是立即起程,盡管他知道,以前在這個區域還沒有誰推銷成功過。
但是,他在心裏對自己說“你們等著瞧吧,我一定會成為明星推銷員的!今天我會再次拜訪那些顧客,我會售出比你們售出總和還多的保險單。”基於這種心態,艾倫回到那個街區,訪問了每一個人,結果售出了66張新的事故保險單。這確實是了不起的成績,而這個成績也不斷激勵著他,讓他最終成為了真正的明星推銷員。作為一名推銷員,艾倫的表現是出色的,他在工作中的委屈麵前,沒有自哀自憐,沒有自暴自棄,相反,而是踏踏實實地工作,終於成了一名“金牌”推銷員。他的經曆也提醒我們,每個人的工作、遇到的情況雖然不同,但卻都是會麵臨得失,經受委屈的。對於同樣的問題,有的人消沉萎靡,怨天尤人,有的人卻能更加積極,更加正麵地去處理。一味糾纏在這些小事上,隻會消磨自己的時間,浪費原有的機會。
事情或許正如法國思想家盧梭所言,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實是甜蜜的。一項工作中,有委屈,有得失是一種常態。也就是說,在一種正常的狀態下,你不應該要求這些會避免。以後在麵臨這些的時候,要正確地去處理,要盡可能維持原本感恩、喜樂、平安、反省的狀態。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當一個人習慣用溫和的態度麵對得失和委屈,他身上的這種難得的品質和工作上優秀的業績自然而然地會被凸顯出來,也必然會受到公司和上司的肯定。請記住這樣一句話,忍住一時的不順,必將會收獲長遠的發展!
驅除心中抱怨的“惡魔”
作為一名員工應該明白,生活從來就不可能一帆風順,工作也不可能簡簡單單。想成為一名職場強者,唯有用實力才能證明自己的價值,去抱怨別人、抱怨環境沒有任何作用。需知抱怨隻會為你設置牽絆而絕不會助你成功!
湯岩是公司的業務精英。在年終業績評比時,他的業績名列整個集團公司的第五名。按照慣例,業績在公司前六名的員工可獲得2萬元年終獎金。對此,湯岩興奮極了,甚至已經允諾為兒子買個筆記本。
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公司公布的獲獎名單上竟然沒有他的名字!第七名都入圍了,唯獨裁掉了他,憑什麼?湯岩怒氣衝衝地去找上司討個說法。上司看到湯岩來找他,一點也不奇怪。上司安慰地拍拍湯岩的肩膀,說:“這次績效考核,不僅看業績,而且看平時的表現。很多同事反映你的牢騷太多了,影響了公司的團隊士氣,甚至讓同事間彼此產生很多誤會,甚至導致一些客戶丟失。你自己的業績完成比較好,但你的抱怨卻又從整體上影響了公司的業績。因此,公司決定取消你的獎金資格。”
上司的一番話,像一記炸雷撞擊著湯岩的心。他先是詫異、繼而憤怒,接著是羞愧。其實湯岩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剛來這家公司時,他就有些不情願,一進公司就怨天尤人,讓上司和同事都覺得不愉快。再加上他覺得一身才氣沒有受到重用,便不免牢騷滿腹。從上司到同事,他從來都是不合作、不屑與不滿的態度,走到哪裏都在發牢騷。雖然他的業績完成的很好,但同事把他的一些行為反映到公司上層那裏,於是便有了這樣的結果。
湯岩的愛抱怨給同事們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印象,從而影響了自己在公司中的績效評比。或許,這是他一開始並沒有想到的。看來抱怨,有時不僅沒有現實意義,甚至還會成為工作中的絆腳石。
然而,工作中,我們卻總能聽到這樣或那樣的抱怨。抱怨自己的機會少,抱怨自己的薪水低,抱怨得不到別人的尊重,如此之類,不一而足。俗話說“全壺搖不響,半壺響叮當。”盛裝了半壺災難的人一直都在喋喋不休地抱怨不公平,而盛裝了一壺災難的人,卻默默不語地忍受著,前進著,努力著……在工作中一味地抱怨,隻會讓自己離優秀越來越遠。
湯姆森是一個小藥店的老板,一直想找一個能幹一番大事業的機遇。然而,好長時間過去了,他認為的機遇並沒有出現。但是,生活中的大部分時間他並沒有去研究市場,經常不是在朋友中抱怨,就是在花園裏去做所謂的“散心”,而他經營的小藥店也為此門庭冷落了。
有一天,他突然下定決心擺脫自己以前的那種怨天尤人的心態,就從自己的藥店做起,他的事業逐漸有所起色了。我們來看看他是怎樣做的:
“在我和艾森克夫人通電話的同時,我指揮著夥計們,讓他們把顧客所需要的東西以盡快的速度找出來。而這時負責送貨的人,臉上帶著笑容,正忙著穿外衣。在艾森克夫人說完她所要的東西之後不到一分鍾,送貨的人已帶著她所需要的東西上路了。而我則仍舊和她在電話中閑談著,直到等她說:‘嗬,湯姆森先生,請先等一等,我家的門鈴響了。’
“於是我笑了笑,手裏仍拿著話筒。不一會兒,她在電話中說:‘喂,湯姆森先生,剛才敲門的就是你們的店員,他給我送東西來了!我真不知道你怎麼會這麼快,這太神奇了。我打電話給你還不過半分鍾呢!’
“因為我這裏有優質的服務,過了不久,幾條街以外的居民也都舍近求遠地跑到了我們店裏來買藥了。以至於後來城裏好多別的藥店老板都跑到我這兒來取經,他們不明白,為什麼偏偏我的生意會做得這樣好!”
放棄抱怨,轉變心態後,湯姆森先生就找到了成功的方法。也正是這一方法,使得他的小藥店生意興隆,其分店幾乎在全美遍地開花。 其實,類似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任何企業的管理者都希望找到一個“實幹者”,一個不抱怨的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