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第一任國旗班長和博物館長的相遇(1 / 2)

“國旗班”還不是那麼有名的時候,人們更習慣稱這個班是隊列五班。在部隊呆久了的人都知道隊列班是什麼意思。隊列班可不光僅僅是要求隊列走得好,各項工作都要成為中隊裏的一個標杆,樣樣事情都是不能落下的。所謂標杆,首先強調的就是紀律,而外出次數又是衡量紀律好差的一個硬性指標。

這一下,可是難壞了隊列五班的班長董立敢。他要查找國旗知識,就要請假外出,外出多了,勢必會影響班裏的聲譽。

思前想後,有一天董立敢趁指導員張華來班裏檢查工作的時候,就把自己的想法坦誠地說了出來。做政工工作出身的指導員聽完董立敢的一番話,眼睛登時就亮了。

指導員不但給他批了假,還充分肯定了董立敢的想法:“五班長,你的想法很對,作為負責升旗的國旗戰士,不但要愛國愛旗,更要把國旗的來龍去脈搞清楚,這樣才能言傳身教的去感染別人。”

指導員還語重心長地指著不遠處巍峨莊嚴的午門對他說:“五班長,你知道1900年8月28日在這裏發生過什麼事情嗎?”

董立敢回答不上來,看著指導員發呆。

指導員微微眯起眼睛,說:“那一天,八國聯軍在這裏舉行了聲勢浩大的大閱兵。領隊的是800名俄軍,後麵依次是日軍、英軍、美軍、法軍、德軍、意大利軍和奧軍。各國公使和司令官以及軍事記者、使館職員、侍衛隊都參加了閱兵式。閱兵完畢,英軍燃放禮炮宣告遊行開始,各國侵略軍就是在這裏列隊進入故宮的。他們一路鼓樂齊鳴,一路哄搶我們的國寶。”

早就聽說過八國聯軍哄搶故宮的屈辱事件,想不到他們還會采取這種極端的方式公開對中國人進行侮辱。聽著聽著,董立敢感到像是有一塊大石頭壓倒了自己的心上,他的呼吸也變粗了。

指導員接著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我們要飲水思源,通過了解國旗,強化愛國主義教育,使全國人民更加熱愛黨、熱愛祖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把我們的國家建設的更加繁榮富強。讓我們每個人都成為熱愛祖國,愛護五星紅旗,積極傳播愛國主義精神的典範。讓愛國主義情操永遠激勵我們團結奮鬥,讓五星紅旗在偉大祖國的上空永遠飄揚。”

董立敢簡直是太高興了,他搓著雙手激動的說:“指導員,你的話真是說到我心裏去了,我也是這樣想的,可就是表達不出來。”

指導員又笑著說:“你們五班擔負著升國旗的光榮任務,每個人都應該既是過硬的升旗手,又是合格的國旗宣講員,你先去搜集資料,然後整理出一份國旗講稿,讓每個戰士都要熟悉這份講稿的內容。”

“是!”董立敢興奮的向指導員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

此後的一段時間裏,每逢周末,董立敢都會背上軍用挎包拿上紙和筆到有關單位去搜集查閱與國旗有關的一些資料和圖片。

隨著國旗知識的積累,董立敢越來越意識到國旗對於一個民族和一個國家的重要性。他猛然感悟到,原來國旗還有著那麼多他以前不曾知曉的深刻含義。

董立敢的國旗知識越來越豐富。

他了解到,早在原始社會後期,就已經有人認識到了旗幟的作用,從而出現了旗幟的雛形。那時,原始部落逐漸擴大,圍獵、戰爭、彼此之間的聯係都迫切需要一種信號和標誌,於是人們就用樹杆或長樹枝綁上一個東西,作為一個部落的象征和對部落神靈的崇拜。

旗幟在古代,曾是城邦的標誌。《周官·司常》中有“日月為常”的句子:“天子之旗有日月星辰,諸侯旌旗無日月星。故有開龍降龍。”

旗幟還有區分人們社會身份和等級的作用:“旗,係爵秩、尊卑不同之徽幟。”

《說文解字》上說:“旗有眾羚以令眾也。”可見,旗幟在中國古代是冊命諸侯、大夫的封物之一,也是諸侯、大夫權力和封邑的象征。按爵秩高低,旗幟又分為不同的等級。

到近代,國旗成為國家的象征。它是指國家獨立之後,作為國家或民族獨立的一種標誌。國旗是與一個國家的尊嚴緊緊連在一起的。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象征與標誌,懸掛著的國旗就代表了國家的主權。最早以立法形式製訂國旗是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時候。

董立敢還了解到,懸掛國旗有很多規則,大多數國家都通過立法的形式來確定升掛國旗的辦法。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規定,但一般要注意以下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