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韓衝的左右護旗手搭檔分別是徐偉和任聰。由於要常常在一起練配合,三個人可以算得上是形影不離。
擔任右護旗的任聰身高1米86,2005年入伍,河北石家莊人。
擔任左護旗的徐偉身高1米87,2006年入伍,四川隧寧人。
韓衝說擎旗手的工作是靠三個人來完成,這話當然是有道理的。
一般天氣情況下,擎旗手擎旗的時候並不需要兩邊的左右護旗手體力上的協助,一個人就可以完成擎旗任務。但是,一遇到刮風下雨天情況就不同了。本來十幾公斤重的國旗會陡然增加重量。如果遇上大風,被吹開的國旗兜風,重量會瞬間增加到幾百斤。這個時候,兩邊的左右護旗就成為擎旗手的有力支撐。
如果趕上這樣的大風天氣,三個人會胳膊挽著胳膊向前行進,左右護旗利用胳膊的支撐力量有力的分擔了一些壓在擎旗手肩上的重量。
行進途中可以胳膊挽著胳膊,但是當三個人走近國旗基座的時候,情況就變得複雜起來。由於國旗基座地勢高,風本來就大,再加上要上台階,負重的的擎旗手很難操控住被大風席卷著的國旗。這種情況下,三個人的通力協作和完美配合就顯得尤為重要。
韓衝說,有一回升旗,遇上了七級大風,國旗一下沉了很多。上國旗基座的時候,他已經感到十分吃力。當韓衝剛走上基座上的時候,又一陣更為猛烈的大風吹過來,他的身子在不經意間趔趄了一下。
韓衝說左右護旗的關鍵作用就是在這個時候發揮出來的。
就在韓衝感到快要掌控不住手中旗杆的時候,他感到他右側的任聰用左臂用力挽住了他擎旗的一隻胳膊,而在他左側的徐偉則用右臂摟住了他的腰。
韓衝擎旗的胳膊和整個人,就這樣在左右護旗的協助下牢牢的站在了國旗基座上。
韓衝就勢把國旗交給升旗手高紅甫,高紅甫把國旗的旗杆瞬間放進旗杆上的升旗槽內。
在大家的通力團結合作下,國旗在大風中冉冉升起。
韓衝說,力量有時候來自隊友,也來自廣大的人民群眾。
韓衝說起了他印象中最難忘的一次升旗。
那天早晨4點多,長安街上的華燈還在閃爍,廣場上就聚滿了數以萬計等著觀看升旗的人們。國旗護衛隊剛從駐地出發時還看不出下雨的苗頭。夏天的天氣說變就變,一股狂風,一陣沉雷過後,突然就下起了瓢潑大雨。方隊剛上金水橋。當時手裏擎著國旗的韓衝心裏不由地緊張起來。這是他第一次在大雨中執行升旗任務,既擔心地滑影響動作,又擔心雨大影響升旗質量。
雨似乎並沒有體諒到國旗護衛隊員們的一番苦心,還在密密麻麻的下著。
麵對突如其來的大雨,人們本能地躲到地下人行過街通道中避雨,一時間,剛才還熙熙攘攘的廣場變得空無一人。韓衝當時想,無論如何,也要把國旗升好。
這是韓衝的想法,也是整個升旗方隊所有隊員的共同想法。
大家很快就調整好了心態,戰士們頂著大雨在狂風暴雨中繼續前行,按程序高標準地完成了一係列預定動作。
廣場上最感人的一幕出現了。那些原本到過街通道裏避雨的群眾,無論男女老少在這一刻都冒雨奔到了廣場上。他們在雨中注視著國旗戰士的一舉一動。當國歌奏起,國旗升起的時候,來自天南海北的人們都莊嚴地凝望著在雨中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熱淚盈眶的群眾向國旗舉手敬禮。
韓衝說:“那一刻,我們國旗護衛隊員的淚水也和著雨水在盡情地流淌,我們都是中華兒女的一員,是國旗把所有中華兒女的心緊緊地連在了一起,祖國和廣大的人民群眾是我們的堅強後盾。”
國旗護衛隊是一個戰鬥的集體,團隊榮譽感凝聚著每一個戰士的心。他們中流行著這樣一段話:“出了天安門,你就不再代表你自己。在十三億中國人麵前,你代表的是軍隊。在全世界麵前,你代表的是中國。”
國旗護衛隊員們,正是時刻牢記著這一訓告,無論是訓練還是在日常的執勤中,都精誠團結,奮力拚搏,出色的完成好每一次升降旗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