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它的身體裏蘊藏著積蓄力量的精神,這使我久久不能平靜。崇山峻嶺賜予它豐富的養料,山丘為它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雲朵給它帶來充足的雨水,而無數次的四季輪回在它巨大的根係周圍積累了豐富的養分,所有這些都為它的成長提供了能量。”
即使在商業領域也如此。那些學識淵博、經驗豐富的人,比那些庸庸碌碌、不學無術的人,成功的機會更大。
有位傑出的商界人士這樣說:“我的所有職員都從最基層做起。對工作有利的,就是對自己有利的。任何人在開始工作時如果能記住這句話,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有一句格言說:“隻因準備不足,導致失敗。”這句話可以寫在無數失敗者的墓誌銘上。有些人雖然肯努力、肯犧牲,但由於在知識和經驗上準備不足,做事大費周折,始終達不到目的,實現不了成功的夢想。
比如有一種人:在商店裏工作多年,隻會按顧客的要求拿東西,對商業一竊不通。他隻是在掙錢糊口,不思考,不關心商品的特點和顧客的需求,如果他不被淘汰的話,隻能當一輩子售貨員。那些精明強幹、善於思考的年輕人,卻能在短時間內發現一個行業的秘密,時機一旦成熟,就能獨當一麵。
青年漢姆在一個律師事務所任職三年,盡管沒有獲得晉升,但他在這三年中,把律師事務所的門道都摸清了,還拿到了一個業餘法律進修學院的畢業證書。一切都是為了開辦他自己的律師事務所。但也有不少在律師事務所的人,按從業時間來說,他們的資格夠老的了,但他們仍然擔任著平庸的職務,賺著低微的薪金。
兩相比較,前者立誌堅定、注意觀察、勤於思考、善於學習,並能利用業餘時間深造,他將獲得成功;後者恰恰相反,不管他們是否滿足於現狀,他們這樣庸庸碌碌地混日子,將永無出頭之日。
永遠不把錢存入銀行
在猶太人眼裏,衡量一個人是否具有經商智慧,關鍵看其能否靠不斷滾動周轉的有限資金,把營業額做大。
普利策出生於匈牙利,17歲時到美國謀生。開始時,他在美國軍隊服役,退伍後開始探索創業路子。經過反複觀察和考慮後,普利策決定從報業著手。對於一個毫無資本和辦報經驗的人來說,想通過報紙賺錢無疑是癡人說夢。但普利策卻堅定不移地按這個奮鬥目標前進了。
為了搞到資本,他靠運籌自行做工積累的資金賺錢。為了從實踐中摸索經驗,他到聖路易斯的一家報社,向該老板求一份記者工作。開始老板對他不屑一顧,拒絕了他的請求。但普利策反複自我介紹和請求,言談中老板發覺他機敏聰慧,勉強答應留下他當記者,但有個條件,半薪試用一年後再商定去留。
普利策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忍耐老板的剝削,並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他勤於采訪,認真學習和了解報館的各環節,晚間不斷地學習寫作及法律知識。他寫的文章和報道不但生動、真實,而且法律性強,不會引起社會的非議和抨擊,能吸引廣大讀者。麵對普利策創造的巨大利潤,老板高興地吸收他為正式工,第二年還提升他為編輯。普利策也開始有點積蓄。
通過幾年的打工,普利策對報社的運營了如指掌。於是他用自己僅有的積蓄買下一間瀕臨歇業的報館,開始創辦自己的報紙——《聖路易斯郵報快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