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策自辦報紙後,資金嚴重不足,但他很快就渡過了難關。19世紀末,美國經濟開始迅速發展,商業開始興旺發達,很多企業為了加強競爭,不惜投入巨資搞宣傳廣告。普利策盯著這個焦點,把自己的報紙辦成一份以經濟信息為主的刊物,加強廣告部,承接多種多樣的廣告。就這樣,他利用客戶預交的廣告費使自己有資金正常出版發行報紙,發行量越來越大。報紙發行量越多,廣告也越多,他的收入進入良性循環。即使在最初幾年,他每年的利潤也超過15萬美元。沒過幾年,他成為美國報業的巨頭。
普利策初時分文沒有,靠打工掙的半薪,加以節衣縮食省下的極有限的錢,一刻不置閑地滾動起來,是一位做無本生意而成功的典型。
猶太人很少把錢存入銀行生利息。他們善於精打細算:如果把錢存入銀行,年息最多不超過10%;而把錢投資在有潛力的項目上,如果對市場走勢觀察分析準確的話,每次周轉贏利不少於30%,一年滾動周轉4次,所得利潤就會超過100%。
在18世紀中期以前,猶太人熱衷於放貸業務,就是把自己的錢放貸出去,從中賺取高利。到了19世紀後,猶太人寧願把錢用於高回報率的投資或買賣,也不肯把錢存入銀行。
由此看來,不做存款是富翁們經商智慧中不可忽視的部分。
賺錢過程比獲利更重要
對金錢不感興趣自然賺不到錢,然而倘若把金錢看得太重,也就給自己背負了沉重的包袱。這個時候,你所需要的就是徹底地忘掉金錢,不要再把它當做是負擔才好。隻有這樣,金錢才不至於有燙手的感覺。
猶太人這樣形容自己——在賺錢的時候你就進入了一個遊戲的世界,作為遊戲的參與者,你要不停地和對手進行較量和角逐,你要采用一切辦法和手段來勝過其他的人,你要超越所有的人,才可以贏得最後的勝利。
著名的金融家摩根就擁有這樣的賺錢觀念:決不讓賺錢變成一種沉重的負擔,而是一種新鮮刺激的遊戲。他認為隻有這樣遊戲的心態才是良好的賺錢心態。
摩根賺錢甚至達到癡迷的程度,他一直有一個習慣,每當黃昏的時候,就到小報攤上買一份載有股市收盤信息的當地晚報回家閱讀。他說:“有些人熱衷於研究棒球或者足球的時候,我卻喜歡研究怎麼賺錢。”
在談到投資的時候,摩根總是說:“玩撲克的時候,你應當認真觀察每一位玩者,你會看出一位冤大頭。如果看不出,那這個冤大頭就是你。”
他從來不亂花錢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而總是琢磨怎麼賺錢的辦法。有的同事開玩笑說:“摩根你已經是百萬富翁了,感覺滋味如何?”
摩根的回答讓人玩味:“凡是我想要的東西而又可以用錢買到的時候,我都能買到,至於其他人所夢想的東西,比如名車、名畫、豪宅我都不為所動,因為我不想得到。”
摩根並不是一個為金錢而生活的人,他甚至不需要金錢來裝飾他的生活,他喜歡的僅僅是遊戲的感覺,那種一次次投入資金,又一次次地通過自己的智慧把錢賺回來的感覺,充滿了風險和艱辛,但是也頗為刺激,他喜歡的就是刺激。
摩根說:“金錢對我來說並不重要,而賺錢的過程,即不斷的接受挑戰才是樂趣,不是要錢,而是賺錢,看著錢滾錢才是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