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休斯敦,米歇爾用所有的存款,開辦了“戴爾計算機公司”,此時是1984年5月3日,他剛滿19歲。
隨著新學期的日益臨近、他的節奏快得簡直近乎於瘋狂。他租了間房子作為辦公室,並雇用了第一名雇員,28歲的經理來負責財務和經營管理。
戴爾的推銷工作進展順利,他將IBM的PC機都加上自製的附件供應市場,一接到訂單,他就拚命組裝機器,並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客戶手中。第一個月的銷售額達到18萬美元,第二個月升到26萬美元,連新學年的到來他也沒有注意到。
一年中,他平均每月售PC機1000台,為了保持這種節奏,他搬到了更大的房間雇用了更多的人員。當客戶的訂單達到800份時,雇員們便開始組裝電腦。為減少庫存和通常開支,零部件僅在急需時才訂購。送貨卡車每天都送貨上門,這使米歇爾的公司一直保持著較高的利潤率。
米歇爾堅信:質量是企業的生命。他給他的客戶提供絕對的質量保證,用戶若不滿意,保證退款。他開設一條24小時免費服務熱線,可以使用戶直接跟技術人員聯係,大約有90%的用戶技術問題可通過電話來解決。
跟客戶頻繁的電話接觸使公司更能貼近市場,用戶直接可讓公司知道他們喜歡或不喜歡哪種型號或式樣。“我的競爭對手是先發展產品,然後告訴客戶他們應該需要什麼;而我則相反,我們是市場需要什麼就發展什麼。”米歇爾自豪地說。
到米歇爾的同學們大學畢業的時候,他的公司年營業額已達到7億美元。戴爾停止了原來那種在PC機上添設部件的方式,而是開始自行設計、裝配、尋找自己的市場。
今天,戴爾公司在包括日本在內的16個國家設立了分支機構,公司收入達20多億美元,雇有職員5500多名。戴爾的私人財產估計在2.5億至3億美元之間。為鼓勵更大生產,戴爾公司給提出好建議的雇員以豐厚的獎勵,即使有些做法沒有取得成功。戴爾說:“我們的成功迫使這些大公司間競爭更加激烈,而這更能讓客戶得到收益。”
戴爾與妻子及兩歲的女兒過著簡樸的生活,然而對社會,他卻慷慨大方,樂善好施。最近他捐贈一塊土地作為休斯敦猶太社區的居住中心。戴爾還定期到得克薩斯大學工商管理研究生院給那裏的MBA們做報告。
米歇爾·戴爾不止一次地回憶起這個情景:他曾告訴他的朋友們,他的夢想就是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電腦製造商,而朋友們當時則認為戴爾是個十足的幻想家,夢想是不會實現的。
“為什麼大家都甘做第二、第三或第十呢?”米歇爾常說。
從強者的身上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示:為什麼有機會時不去試一試,去實現你的夢想?
強者生存之道:
有好主意就去試一試,是驢子是馬不妨拉出來溜溜,成功沒有什麼特別的訣竅,往往就誕生在一個想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