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晶狀體病(2 / 3)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及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白內障手術發展趨勢應集中在“屈光性白內障手術”上,這樣白內障手術不僅可以恢複基本視力,而且還要考慮視功能的重建。

第二節 先天性白內障

“引言”

先天性白內障是指出生時即存在,或出生之後逐漸形成的先天遺傳或發育障礙的白內障,表現為各種形態的混濁。其病因有兩類:一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多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二是孕期母體或胚胎的病變對胚胎晶體的損害,如母親妊娠期受放射線照射、大劑量的服用激素、四環素類藥物或妊娠期前3個月曾受病毒感染等都可影響胎兒晶狀體發育。本病是一種兒童常見的眼病,多數為靜止性,少數出生後繼續發展,直至兒童期才影響視力。

★案例

患兒,男性,6歲。自幼雙眼視力差,近1年明顯加重。查體,視力:雙眼均為眼前手動,不能矯正。雙眼上險下垂遮蓋上方角鞏緣4mm,雙眼光定位正常,紅綠色覺均可辨;右眼角膜白斑,角膜新生血管翳;雙眼晶狀體核乳白色混濁,皮質白色楔狀混濁,眼底不能窺見。

問題:①根據上述描述,你的印象是什麼?並找出相關的依據;②需要與哪些情況鑒別?

“臨床表現”

患兒多因出生後幾個月仍看不見外界東西,瞳孔內呈白色反光而被發現。根據晶狀體混濁的部位、形態和程度不同,可表現為不同類型的白內障,常見的類型有以下幾種。

1.全白內障 晶狀體完全混濁呈乳白色,眼底不能窺人,嚴重影響視力。因晶狀體全部混濁多在1歲以內形成,易產生形覺剝奪性弱視,手術後視力恢複較差。

2.繞核性白內障 又稱板層白內障,是先天性白內障中最常見的一種,多因晶狀體在胚胎某一時期的代謝障礙所致。特點為晶狀體胚胎核一般較透明,圍繞胚胎核的胎兒核發生混濁,外層的皮質又較透明。對視力的影響取決於混濁區的大小及密度,手術預後較好。

3.核性白內障 較常見的先天性白內障。多為雙側性,程度不一,胚胎核和胎兒核均呈白色混濁,但皮質完全透明。手術預後較好。

“處理”

治療目的是恢複視力,減少弱視與盲目的發生。對視力影響不大的如冠狀、點狀、前極白內障,一般不需手術,可定期觀察;明顯影響視力的先天性白內障應盡早手術,手術越早,視力恢複的機會就越大。一般認為可在出生後6個月前進行手術,但應注意對術後無晶體眼進行及時的屈光矯正和視力訓練,防止弱視。

第三節 其他類型的白內障

學習目標

說出並發性白內障、後發性白內障的概念、糖尿病性白內障的處理原則;

闡述糖尿病性白內障的類型及表現,簡述外傷性白內障的表現及處理原則。

一、糖尿病性白內障

“引言”

由於血糖增高而導致的晶狀體混濁稱為糖尿病性白內障。據近年來的研究表明,當血糖增高時,晶狀體內葡萄糖含量相應增加,此時晶狀體內醛糖還原酶的作用活化,過多的葡萄糖被轉化為山梨醇。山梨醇不能透過晶狀體囊膜,即在晶狀體內積聚,使滲透性壓增大,晶狀體吸收過多水分而使晶狀體纖維腫脹、變性,最終混濁。

“臨床表現及類型”

分為兩種類型:真性糖尿病性白內障和合並年齡相關性白內障。

1.真性糖尿病性白內障 多30歲以下發病,表現為雙側晶狀體前後囊膜下彌漫性混濁,進展迅速,晶狀體可能在數天、數周或數月內全部混濁。伴隨患者血糖的升高或降低可有屈光性改變,當血糖升高時房水滲人晶狀體內使之變凸,屈光力增強,出現近視;而血糖降低時,隨著晶狀體內水分滲出,屈光力減弱,則出現遠視。

2.合並年齡相關性白內障 臨床較多見。其表現與無糖尿病的年齡相關性白內障相似,隻是在發病年齡上比無糖尿病者早5~10年,病程進展更快。

“處理”

積極治療糖尿病。發病早期嚴格控製血糖,晶狀體混濁可能部分消退。明顯影響視力或生活時,可在血糖控製下行白內障摘除術和人工晶體置入術。

二、並發性白內障

並發性白內障是指由於眼部的炎症或退行性病變,使晶狀體營養或代謝發生障礙所引起的混濁。一些常見的眼部疾病如葡萄膜炎、青光眼、視網膜脫離、視網膜色素變性、眼內腫瘤和高度近視等均可引起並發性白內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