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眼的屈光及調節(2 / 3)

(二)按屈光成分分類

1.屈光性近視眼軸 基本在正常範圍內,眼的屈光力過大。主要見於以下幾種情況。

(1)曲率性近視:見於圓錐角膜、球形晶狀體等情況。因角膜或晶狀體表麵彎曲度過強,曲率半徑變短,屈光度增加。

(2)屈光指數性近視:見於急性虹睫炎、初發白內障、老年晶狀體核硬化等,因房水、晶狀體屈光指數的增高,屈光力增加。糖尿病患者,多數呈一時性低度近視。

2.軸性近視 由於眼軸超出正常範圍,其他屈光成分基本正常。見於病理性近視眼及大多數單純性近視眼。

(三)按照病程進展和病理變化分類

1.單純性近視眼 眼球在發育基本穩定之後發展的近視,屈光度在一6.00DS之內的,稱為單純性近視眼。其中絕大多數眼是健康的,用適當的鏡片即可將視力矯正至正常。

2.病理性近視 20歲以後眼球仍在發展,並有病理性變化者,稱為進行性或病理性近視眼。其特點是眼部組織合並發生一係列變性的病理變化。

“臨床表現”

典型的近視表現為視遠模糊視近清晰。

1.視力 近視眼的遠視力差,近視力可正常。高度近視者,除遠視力差外,近視力也差。

2.視疲勞 部分輕中度近視眼患者,從事近距離工作時不戴矯正眼鏡,因為少用調節或不用調節,就會發生調節與集合的平衡失調導致視疲勞。

3.外斜視 因為調節與集合失調,日久使集合功能下降可伴有外隱斜或外斜視。

4.眼底改變 常有豹紋狀眼底、近視弧等改變。病理性近視可有後鞏膜葡萄腫、黃斑部色素增生,甚至出血,形成萎縮斑,從而嚴重損害視力。

5.玻璃體液化和混濁 多見於中度以上的近視眼。

“處理”

應用合適的凹透鏡或類同於凹透鏡的原理方法,使平行光線在進入眼之前做適度的發散,使其進入眼屈光係統後聚焦在視網膜上。

1.框架眼鏡 框架眼鏡安全、簡便、經濟,是矯正近視最普遍和最簡便的方法。矯正的基本原則是選擇最佳視力的最低度數的凹透鏡。

2.角膜接觸鏡 角膜接觸鏡分為軟鏡和硬鏡。與角膜直接接觸,減少了框架眼鏡所致的像放大率問題。應注意各種並發症。

3.手術 ①角膜屈光手術:是在角膜上施行手術,通過改變角膜曲率,以改變眼的屈光狀態。現在常用的手術方式主要有準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鑲術(LASIK)。②眼內屈光手術:眼內屈光手術是在晶狀體和前房施行手術以改變眼的屈光狀態。③後鞏膜加固術。

4.其他藥物 阻止近視進展,目前正在研究中。青少年閱讀加光鏡或漸進鏡緩解近視發展尚需進一步臨床試驗。角膜塑形鏡對近視度數的減低作用,是暫時性的,驗邴應嚴格控製。

5.預防 ①注意學習和工作環境照明要適度。②閱讀和書寫時,要保持端正的姿勢及正確的握筆姿勢。切勿在臥床、走路或乘車時看書。注意控製過度用眼,用眼45min休息一次,避免長時間的看電視、電腦、遊戲機。③注意營養均衡,加強身體鍛煉。

二、遠視

學習目標

說出遠視的概念;闡述遠視的分類,簡述遠視的臨床表現及處理原則;能夠按照臨床思維的方法對遠視進行臨床處理。

“引言”

遠視是指眼球在調節靜止狀態下,平行光線經過眼的屈光作用,在視網膜後結成焦點,因而在視網膜上形成模糊的像。其病因多由於眼軸相對較短或者眼球屈光成分的屈光力下降。

1.生理性的原因 如嬰幼兒的遠視。

2.病理性的原因 眼內腫瘤,眼眶腫塊,球後新生物等使眼軸長度縮短;扁平角膜,糖尿病,無晶狀體眼等使眼球屈光力減弱。

★案例

患兒,男,7歲。體檢時發現視力不正常來進行眼睛檢查。健康情況良好,沒有明顯的家族史。檢查:視力0D遠4.8 近4.7,OS 遠4.8 近4.7;睫狀肌麻痹驗光0D+8.50=4.8,OS+8.50 D=4.8;其他眼部檢查均正常。

問題:①根據其裸眼視力結果,你能否估計其屈光不正的類型?並找出相關的依據;②應如何處理?

“分類”

(一)按遠視度數分類

+3.00DS以下為低度遠視;+3.25DS~+5.00DS為中度遠視;>+5.00DS為高度遠視。

(二)按屈光成分分類

1.軸性遠視指由於眼軸相對縮短所造成的遠視。

(1)生理性眼軸縮短:剛出生的嬰兒眼軸平均長度為16mm,從眼軸長短來看,嬰幼兒幾乎都為遠視眼,但這種遠視為生理性的。隨著年齡的增長,眼軸逐漸變長,至成年發展為正視或接近於正視。

(2)病理性眼軸縮短:由於眼部疾病使眼軸相對縮短;如眼腫瘤、球壁組織水腫,視網膜脫離等。

2.屈光性遠視指由於眼球屈光成分的屈光力下降所造成的遠視,如角膜過於平坦等。

“臨床表現”

1.視力 遠視眼的視力與年齡及遠視度數有關。輕度遠視,青少年遠近視力均可正常,隨著年齡增長,遠視力正常,近視力常會受影響;中度遠視,青少年遠視力正常,近視力受影響,隨著年齡增長,遠近視力都會受影響;高度遠視者,視遠視近都不清楚,近視力比遠視力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