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下頜骨內部結構:下頜骨內部主要結構為下頜管,是位於下頜骨骨鬆質之間的骨密質管道。
(二)顳下頜關節
顳下頜關節是身體唯一的左右雙側聯動關節,即穩定又靈活。由下頜骨髁突、顳骨關節麵及居於二者之間的關節盤、關節周圍的關節囊和關節韌帶所組成。
三、肌肉
(一)表情肌
表情肌位置較淺,行於淺筋膜內,起於骨麵或筋膜,止於皮膚。表情肌肌束薄弱,收縮力較小,協同運動時可表達喜、怒、哀、樂等各種表情,同時參與咀嚼、吮吸、吞咽、言語、嘔吐和呼吸等活動,其運動由麵神經支配。頭麵部表情肌分為口、鼻、眶、耳和顱頂5群。
(二)咀嚼肌
咀嚼肌強大而有力,左右成對。包括咬肌、顳肌、翼內肌、翼外肌。廣義的咀嚼肌還包括舌骨上肌群。
四、血管
口腔頜麵頸部的血供十分豐富,其動脈來源於頸總動脈和鎖骨下動脈。頸總動脈在頸部分為頸內及頸外動脈,在分叉處有兩個重要結構,即頸動脈竇和頸動脈小球。頸內動脈人顱前無分支,供應腦的前3/5部分、眶內結構及額部等處;頸外動脈則是頸前部、口腔頜麵部、顱頂及硬腦膜等處的主要動脈幹,有8個分支,分別是甲狀腺上動脈、舌動脈、麵動脈、枕動脈、耳後動脈、咽升動脈、上頜動脈和顳淺動脈。
口腔頜麵頸部的靜脈分為淺靜脈和深靜脈兩類。淺靜脈接受口腔頜麵頸部之淺層組織的血液,彙入深靜脈,靜脈血主要通過頸內靜脈和頸外靜脈回流。靜脈的行徑、分布大多與動脈一致,但分支多而細,變異較多,吻合更豐富,常呈現網狀。
五、淋巴組織
口腔頜麵頸部的淋巴結和淋巴管較多,在正常情況下,淋巴結不易觸及。當淋巴結所收納的範圍內有炎症時,該淋巴結會腫大和疼痛;如係腫瘤侵及,淋巴結多呈固定腫大或可觸及活動性腫大。口腔頜麵部原發癌灶主要沿淋巴轉移。與口腔頜麵部有關的頭頸部淋巴結群可分為環形組和縱形組。
(一)環形組淋巴結群
環形組淋巴結群位置表淺,由後向前環繞頜麵及頸上部,包括枕淋巴結、耳後淋巴結、腮腺淋巴結、下頜下淋巴結、麵淋巴結及頦下淋巴結,其中與口腔頌麵頸部關係密切主要有腮腺淋巴結、麵淋巴結和下頜下淋巴結。
(二)縱形組淋巴結群
縱形組淋巴結群位置較深,常沿血管、神經或器官附近呈縱形排列,包括咽後淋巴結、頸前淋巴結、內髒旁淋巴結、頸外側淺淋巴結、頸深上淋巴結、頸深下淋巴結、脊副淋巴結和鎖骨上淋巴結。
頸二腹肌淋巴結和頸內靜脈肩胛舌骨肌淋巴結均為頸深上淋巴結的組成部分。前者位於麵總靜脈注入頸內靜脈的交角處,在舌根癌的轉移上有重要意義;後者位於肩胛舌骨肌中間腱與頸內靜脈交叉處的附近,當舌癌、下領癌、口底癌等轉移時,常侵及此淋巴結。
六、神經
在周圍神經中,與口腔頜麵頸部關係密切的有三叉神經、麵神經、舌下神經及舌咽神經。三叉神經是最大的腦神經,是顱前部、麵部、眼眶、鼻腔及口腔等處的感覺神經以及咀嚼肌的運動和感覺神經,上、下頜神經是三叉神經的主要分支。麵神經為混合性神經,含有運動、副交感、感覺3種纖維組織,分為顱內、顱外兩段,顱外段發出9~12條神經,形成顳支、顴支、頰支、下領緣支、頸支。舌下神經為舌的運動神經。舌咽神經為混合性神經,下行於頸內動、靜脈之間,向前在舌骨、舌肌的內側入舌。
七、唾液腺
唾液腺又稱涎腺,主要由腺泡和導管組成,包括3對大唾液腺及許多小唾液腺。3對大唾液腺為腮腺、頜下腺、舌下腺。腮腺導管開口於與上頜第二磨牙牙冠相對的頰黏膜,此處即腮腺乳頭。頜下腺與舌下腺共同開口於舌下肉阜。
第二節 口腔
學習目標
說出口腔的境界;闡述唇、頰、齶、舌的主要結構;能結合上述內容,明確口腔的生理功能。
“引言”
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部,口腔前壁為唇,後經咽峽與口咽部相續,兩側為頰,上下兩壁分別由齶和舌下區組成。口腔具有消化、發音、感覺和輔助呼吸等功能。以牙列為界分為口腔前庭和固有口腔兩部分。
一、口腔前庭
(一)唇
唇上界為鼻底,下界為頦唇溝,兩側以唇麵溝為界,其中部有橫行的口裂將唇分為上唇和下唇兩部。上、下唇的遊離緣是皮膚與黏膜的移行區,稱唇紅。唇紅與皮膚交界處稱唇紅緣。上唇的全部唇紅緣呈弓背狀稱唇弓;唇弓在正中線微向前突,稱人中點;其兩側的唇弓最高點稱唇峰;上唇正中唇紅呈珠狀向前下方突出,稱唇珠;上唇皮膚表麵正中有由鼻小柱向下至唇紅緣的縱行淺溝,稱人中;人中的上、中1/3交點為人中穴。人中的兩側各有一條縱行的皮膚脊,自鼻孔底伸延至唇峰,稱人中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