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欲成大事時,建議你也采用“雙贏”的競爭策略,這倒不是看輕你的實力,認為你無力扳倒你的對手,而是為了現實的需要,如前麵所說,任何“單贏”的策略對你都是不利的,因為它必然會有這樣的結果:
除非對手是個軟弱角色,否則你在與對方進行爭鬥的過程當中,必然會付出很大的心力和成本,而當你打倒對方獲得勝利時,你大概也已心力交瘁了,甚至所得還不足以償付你的損失。
人類社會是複雜的,你更不可能將對方毀滅。如果你一時貪心,必然會招到禍患,給自己造成潛在的危機。
在進行爭鬥的過程當中,也有可能發生意外的情況,而這會影響本是強者的你,使你反勝為敗!
所以無論從什麼角度來看,那種“你死我活”的爭鬥在實質利益、長遠利益上來看都是不利的,因此你應該活用“雙贏”的策略,彼此相依相存。
在商業利益上,講求“有錢大家賺”,這次你賺,下次他人賺,這回他多賺,下回你多賺。何必如此貪心?
總而言之,“雙贏”是一種良性的競爭,更適合於現代社會的相互競爭。不過,人在自己處於絕對優勢時常會忘記前麵那則寓言所描述的狀況,其最終的結果也必然是贏得淒慘。
所以我們說,雙贏競爭,共享利益才能達到成大事的最終目的。
點評:
但凡成大事的人都知道,注重彼此和諧與互助合作,麵對利益時與其獨吞,不如共享。
3.早結網才能捕好魚
人剛踏入社會,根基都不牢固,應該暗藏“心機”,尋找有助於自己成大事的人。就尤如某些大齡青年尋找結婚對象:“普遍撒網,重點捉魚。”
社會關係就是男人的網,必須花費“心機”來編織這張網。能力強的男人可對擦肩而過的、引起自己欲望的女人笑笑,招呼一聲,搭訕開來,攀上“老鄉”(女人是哪兒的你就是哪兒的),粘上校友。結果,這個女人地址電話留了下來,他手裏便有了可收可放之線,就等時機合適,起網抓魚了。
這道理在商場上也很適用。
商界金言曰:“一流人才最注重人緣。”又說:“擦肩而過也有前世姻緣。”因此商界中最重人際關係。
良好的人緣是你成大事的“靠山”,沒有好人緣,你成大事的計劃不過如缺水之魚,終將以死亡而告終。
確實,人緣是很微妙的東西。我們在世間的一舉一動,所接觸的大人或小人物都很可能變成日後成敗的因素。而世間密密麻麻地結著人緣的網,我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個個的網眼之中,攀緣著網絲可以和許多人拉上關係。假如你們能和這麼多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使他們成為在事業上幫助你的朋友,在生意上照顧你的顧客,相信你的事業一定非常成功。
結實、堅固的網就是你的人際關係。不用說,以此作資本,不管在買賣上或金融上或從政上都將為你開拓一條康莊大道。
因之,要做好生意一定要盡快建立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亦即人緣,這種東西是自己要創造的,並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的。如果太客氣、太害羞、太內向,將失去許多和人接觸的機會。
還有,有了一點人緣,仍要努力加以擴大,加以活用,使得生意著實地向前發展。
當你在公司上班的時候,隻要運用組織力量,擴大、運用公司的人際關係就可以使業務進展。公司有公司整體的信用和實力。幹部有幹部之間的人際關係,並不需要中級以下職員的人際關係,公司的業務就可以推展。至於勞動者,更可以說完全不需要他們的人際關係,隻要努力做工作便好。
這些中級以下的員工,一旦自立開業就變成商店或業務所的代表者、經營者,如果不趕緊改掉那種無所謂的、吊兒郎當的習性,建立、運用自己的人際關係,那麼在事業進展的路途上將會到處碰壁。
公司職員在公司上班等於是在母親懷中的嬰兒,處處在父母的愛護下成長。等到長大成人要自立門戶的時候,就再也不能依賴父母。父母親若遺下一些人際關係讓你運用當然更好,如果沒有,那就得重新創造自己的人際關係才能在社會上生存下去。
所以,好的人際關係是成大事的關鍵。要想事業一帆風順必須建立良好人際關係。
敢於和人接觸當然是最基本的,但並不是隻要能說善道就夠了,最重要的是要在朋友之間,在此後所交往的人之間,在所有認識的人之間,建立一個“信用可靠”的印象。
有信用才會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信者得賺”,不但要讓朋友信任你,而且要讓客戶信賴你。
4.選一個好對手做“靠山”
對手是成大事之路上的參照物,也是你成大事的“靠山”。能否成大事往往就取決於你能否選擇一個強大的對手。你隻有勝過它,才能證明你的強大。
關於如何選擇這個對手,需要我們費點“心機“的。田徑場上的長跑比賽,可以給我們許多啟示。比賽開始,眾人齊發,難分先後,但到了中途,選手們都會跟上某位對手,然後在恰當的時機突然加速超越,然後再跟住另一位對手,再在恰當的時機超越他!一直衝至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