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潛規則四:能屈能伸,成大事的“彈簧”之道(4)(2 / 3)

這是什麼“實用價值呢”?也就是說,機會隻會給有準備的人,成大事的準定是那些善於自我保護的人!糊塗成大事的道理也便在此。糊塗不是真糊塗,而是假糊塗,糊塗是為了成大事。

點評:

自古有“識時務者為俊傑”,欲成大事者一定要懂得以屈伸的策略,該“傻”時“傻”,該“瘋”時“瘋”,假“糊塗”真做事。

15.可廢一時不可廢一世

無論是處在哪個階段的社會,都具有“弱內強食,適者生存”的基本特征。所以,欲成大事者一定能屈能伸,必要時以屈求伸。

戰國時期的孫臏,是孫武的後代,也是一位大軍事家,他著的《孫臏兵法》,至今仍然是十分重要的軍事經典,他不能說不富於智謀了吧,他為情勢所迫,也不得不裝瘋避禍,而且其艱難程度,後人無一能趕得上。

在三家分晉以後,韓、趙、魏三家中數魏國的勢力最強大,魏惠王野心勃勃,也想學秦國收攏人才,找個衛鞅(即商鞅)一類的人物來替他治理國家,於是做出一副求賢若渴的樣子,花了許多錢來招致賢士。所謂精誠所致,金石為開,果然來了一位名叫龐涓的人,聲稱是當世高人鬼穀子的學生,與蘇秦、張儀、孫臏是同學,他在魏王麵前大吹大擂,說隻要自己能當大將,其他國家決不足畏。魏王就信任了他,龐涓當了大將,他的兒子龐英、侄子龐蔥、龐茅全部當了將軍,“龐家軍”倒也確實賣力,訓練好兵馬就向衛、宋、魯等國進攻連打勝仗,弄得三國齊來拜服。東方的大國齊國派兵來攻,也被龐涓打了回去。從此魏王就更信任他了。

龐涓的同學孫臏是大軍事孫武子的後代,他德才兼備,是個少見的人才,尤其是從老師鬼穀子那裏得知了祖先孫子的十三篇兵法,更是智謀非凡。一次,墨子的門生禽滑厘來拜訪鬼穀子,見到了孫臏,為他的才德所感動,就想讓他下山,幫助各國國君守衛城池,減少戰爭。孫臏說:“我的同學龐涓已下山去了,他當初說,一旦有了出路,就來告訴我的。”禽滑厘說:“聽說龐涓已在魏國做了大官,不知為什麼沒寫信給你,等我到了魏國,替你打聽一下。”

墨子在當時是個極為著名的人物,他不僅堅決反對戰爭,還有很多弟子,都是技能超人而又堅決反戰的人,因此,墨子在當時的影響很大,他曾憑著自己的一張嘴嚇得強大的楚國不敢去進攻宋國,所以,每到一個國家,國君都會把他待為上賓。等禽滑厘到了魏國,他就對魏王說了孫臏和龐涓的事,魏王一聽,立即找來龐涓,問他何以不邀孫臏同來。龐涓說:“孫臏是齊國人,我們如今正與齊國為敵,他若來了,也要先為齊國打算,所以沒有寫信讓他來。”魏王說:“如此說來,外國人就不能用了嗎?”龐涓無奈,隻得寫信讓孫臏前來。

孫臏來到魏國,一談之下,魏王就知道孫臏才能極大,想拜他做副軍師,協助軍師龐涓行事。龐涓聽了忙說:“孫臏是我的兄長,才能又比我強,豈可在我的手下。不如先讓他做個客卿,等他立了功,我再讓位於他。”在當時,客卿沒有實權,卻比臣下的地位高,孫臏還以為龐涓一片真心,對他十分感激。

龐涓原以為孫臏一家人都在齊國,孫臏不會在魏國久留,就試探著問他:“你怎麼不把家裏人接來同住呢?”孫臏說:“家裏的人都被齊君害死了,剩下的幾個也已被衝散,不知何處尋找,哪裏還能接來呢?”龐涓一聽傻了眼,如果孫臏真在魏國呆下去,自己的位置可真要讓給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