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潛規則六:巧舌如簧,從說話中尋找突破口(2)(3 / 3)

三、講一些鮮為人知的東西

你不必發表長篇大論也可以令人覺得你學問淵博。在節骨眼上講出一樁人所罕知的事,會使人深信你滿腹經綸。例如,你記住某某名作家的妻子是哪個富豪家族哪一房的正室或偏房的表親,然後在跟人家討論文學、商界動態、名人花絮或鮮聞的時候,裝作漫不經心地提起。

四、巧妙回避問題

閑談中,難免會有人問你;“你認為如何?”

你不想把真正的想法說出來,原因是你剛才沒有注意聽。其實你一直在想的是赴宴途中你汽車發出的怪聲,或者某部電影裏某演員叫什麼名字。不過,有三種答案適用於任何話題,而且不會引起異議:“那完全要看情況而定。”“不能一概而論。”“在某些地方,情況會受環境因素影響。”

五、高明地搪塞躲避

要是有個粗魯的人竭力想戳穿你的把戲,千萬別慌。你可以采納如下幾個對策:

①含糊其辭。馬上答以丹麥著名物理學家尼爾斯·波爾所講的:“真理有大小之分。與小真理對立的,當然是錯的;與偉大真理對立的,則同樣是真理。”然後,趁質問你的人還在琢磨這一番話,找個借口離桌。

②指著窗外大聲喊:“瞧那個!”希望借此轉移同桌人的注意。

③把一塊肉放進口裏細嚼,同時作思索狀,仿佛是在整理你的答案。接著屏息並慌張地指指喉嚨,奔出飯廳,挺著肚子朝沙發背猛撲過去,使人人以為你食物梗塞,在自行救治。然後站起來,轉身對嚇壞了的眾人從容地說:“沒事了。”

如果你演技夠好,大家便會忘記使你突發急症的誘因,反而稱讚你有醫學知識,救了自己。

點評:

合理地用“吹牛”術,讓吹牛為你的形象鍍金,這是成大事的人常用的做人手腕和做事手段。你也不妨一試吧!

7.場麵話不可少

四通八達的人際關係是成大事者必備,而要做到這一點一定要會說場麵話。

某人在一單位幹了十幾年沒有升遷,當他得知另一個單位有一個空缺後,便通過朋友牽線搭橋,拜訪一位經管調動的單位主管,希望能調到那個單位去。當時,那位主管表現的非常熱情,並且當麵應允,拍著胸脯說:“沒問題!”此人高高興興地回去等消息,誰知半個月、一個月、二個月過去了,一點消息也沒有,打電話去,對方不是不在就是正在開會,問朋友,朋友告訴他,那個位子已經有人捷足先登了。他很氣憤地問朋友:“那他當時為什麼對我拍胸脯說沒有問題?”他的朋友也不知如何回答才好。其實,這件事的真相是:那位主管說了場麵話,而此人完全相信了他用來應付人的場麵話。

一般來說,場麵話有這樣兩種:第一種是當麵稱讚人的話。諸如稱讚你的小孩可愛聰明,稱讚你的衣服大方漂亮,稱讚你教子有方……這種場麵話所說的有的是實情,有的則與事實有相當的差距,說的雖然略顯惡心,但隻要不是太離譜,聽的人十之八九都感到高興,而且旁人越多他越高興。第二種是當麵答應人的話。諸如“我全力幫忙”、“有什麼問題盡管來找我”等。說這種話有時是不說不行,因為對方運用人情壓力求你,當麵拒絕,場麵會很難堪,而且會馬上得罪一個人。另外,如果碰上纏著不肯走的人,那更是麻煩,所以,用場麵話先打發,能幫忙就幫忙,幫不上忙或不願意幫忙再找理由。

總之,在待人處世中,有的時候,場麵話想不說都不行,因為不說,會對你的人際關係多有影響。

那麼場麵話要如何說才好呢?

自從人類創造語言以來,語言便改變了國家的命運。語言進入了經濟領域,有時也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因為在我們的社會上,即使最簡單的事情,也需要彼此合作,互相利用,因此他們首先必須先彼此了解,語言是彼此聯係的起點、終點和聯接點。

“說話”,是一個人在待人處世中必須使用的交流工具,從早晨睜開眼睛起,一天的每一件事,都很難說不需要用語言來推動。因此,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會影響你的成功。善於說話,小則可以歡樂,大則可以興國。

雖然每個人都知道說話,但話說得好的人卻不多,說話並不見得比寫文章容易,文章寫好了可以修改,而一句話說出來了,要想修改是比較困難的。正所謂“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就是這個意思。有一則流傳已久的笑話,說的是一位工會主席召集五個委員開會。開會的時間早已過了,可是隻來了三個人。他歎氣說道:“唉,該來的沒有來!”有個委員聽了這話覺得很不自在,他想:莫非我是不該來的人?於是這個委員悄悄地走了。工會主席見狀,又歎道:“唉,不該走的走了!”剩下的兩個委員聽主席這麼說,誤認為他倆是該走而沒有走的人,於是一氣之下全走了。可見,隻因為說話不妥當,非但會議沒開成,而且還得罪了人。工會主席用舌頭給對方心裏留下的陰影,恐怕短時間內難以平息。

所以在待人處世中,應該“投其所好”,多說一些好聽話、順心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