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潛規則七:巧施“心計”,“貪”機遇成大事(5)(2 / 3)

有一個傳說,講的是一位藝術家一直想找一塊檀香木用來雕刻聖母像。就在他近乎絕望,以為自己的構思即將落空時,他做了一個夢,夢中被吩咐用一塊燒火用的橡木雕刻聖母像。醒來後他立即照辦,用一段普通的木柴創作出一個雕刻史上的傑作。許多人一心想找到檀香木用來雕刻,因此錯過了許多寶貴的機會,實際上,我們用燒火用的普通木材就可以創作出傑作。有人虛度人生,從來看不到成就一番大事業的機會,而有人卻站在旁邊,在同樣的條件下發掘機會,取得輝煌的成績。

我們不可能人人都像牛頓、法拉第或愛迪生那樣有偉大的發現,也不可能像米開朗基羅或拉斐爾那樣有傳世之作,但我們可以抓住平凡的機會並使之不平凡,進而使我們的人生變得更壯麗。

如果你想成大事,就必須研究你自己和你自己的需要,你會發現千百萬人也有同樣的需要。

成功與失敗隻有一線之隔,不經意中我們就會跨過界線,其實我們也常常站在這條界線上,自己卻渾然不知。多少人隻要他們再付出一點努力,再多一點耐心,就會取得成功,而在這緊要關頭他們卻主動放棄了。

那些失意的人,那些遭貶斥的人,可能認為機會永遠失去了,自己永遠也站不起來了,要是他們知道反向思維的力量,也許他們輕而易舉地重新開始。

“能不能穿過那條小路?”拿破侖問那些從可怕的聖伯納德關隘探路歸來的工程師。“也許能。”他們吞吞吐吐地回答,“在可能的範圍之內。”“那麼就前進。”這位矮個子男人全然不聽他們所描述的種種不可逾越的困難。英國人和奧地利人對他要翻過阿爾卑斯山的想法嗤之以鼻,因為“沒有車輪從那裏碾過,也不可能從那裏碾過”,更何況這是一隻6萬人的隊伍,拖著笨重的大炮,成噸的彈藥和行李以及大量的軍需品。

當這項“不可想象的”壯舉被完成後,人們才意識到這項壯舉在很久以前就會完成。從前,將軍們總是借口說這些困難是不可逾越的,而不去克服困難,還有許多人雖有充足的補給,頑強的戰士和必需的工具,卻惟獨缺乏拿破侖的氣魄和決心。

點評:

不要等待千載難逢的機會,而應抓住平凡的機會成就不平凡。

14.狠抓機會,讓你心想事成

機會對任何人都是均等的,差異隻在於“狠”與“不狠”。誰“狠”,誰就先得益,反之,就會兩手空空。

時下,經濟運行體製在走向市場經濟,告別計劃經濟。但長期以來形成的產品經濟模式和官商經營作風,仍像幽靈一樣糾纏著許多經營者。致使許多企業內部人員缺乏靈敏的市場觸覺,不能把握變幻莫測的市場動態,決策時猶豫不決,不敢“狠”,決策之後又辦事拖拉,不能“狠”;有時由於企業的“婆婆”多,要左請示,右彙報,一個決策要經過沒完沒了的討論研究和批準;也有一些企業家目光短淺,不肯吃眼前的小虧,這樣往往坐失良機。

人們明白,時光不會倒流。“時間就是金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雖已成為老生常談,卻是鐵的原則。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商戰中,有“心計”的經營者總感覺到,機遇總是那麼來去匆匆,一閃即逝。商戰機遇不能停留,不能重演,一旦失去,無法補償,無法追回。

《韓非子》一書中,有一則“鄭人賣豕”的故事,就是描寫鄭國一個商人由於不懂搶時間做生意的道理,把一樁好買賣白白丟掉的經過。它從反麵論證了“商貴神速”的道理,同時也說明緩慢拖遝的嚴重危害。

一次,一位鄭人前去離家較遠的集鎮上賣豬。當他走到時,已是紅日西墜,暮色蒼茫了。恰好有一個收購毛豬的商販見到他趕著一群豬從街頭走到客店門前,心想買豬的生意來了,如能馬上成交這筆生意,明日就能趕回家中,還誤不了拿到早市去販賣。豬販子急忙找到賣豬人進行洽談。哪料想賣豬人見有人來買豬,卻十分生氣地嚷起來:“你這夥計好不懂事,我從很遠的地方來這裏,天又這麼晚了,哪裏有功夫和你說話呢?”說著,狠狠地瞪了豬販子一眼。豬販子再三央求賣豬人:“生意人的目的是為了成交買賣,哪裏還能分天色早晚!”但鄭人仍毫不理會這一套,氣呼呼地把豬趕進了客店。結果,一樁到手的生意硬是讓他給蹬去了。至於豬進了店需要花費多少店錢和飼料,他卻壓根兒也沒想一想。

做生意的目的,是為了盡快把商品推銷出手,加速資金周轉,多賺錢。拖延一天時間,就會多占壓一天資金。商品長期壓在手中,資金則會減少生息。鄭人由於時間觀念淡漠,不了解時間在經商中的重要作用,更不會用時間去實施競爭戰術,他甚至抹殺了時間和經營的關係,把賣豬與時間早晚對立起來。就這樣,找上門來的買賣被他一陣吹胡子瞪眼給攪黃了。

有豐富實踐經驗的生意人是絕不會這樣愚蠢的,他們把爭取時間作為在競爭中取勝的一大法寶。故事中那位豬販子似乎很懂得快購快銷的“狠”勁可以盡早生利的道理。他早一點買進,就可以趕早市,等於爭取了一天時間,也等於資金周轉加快了一天。利潤率是與資金周轉成正比的,周轉快則利潤就高,加快一天周轉,就等於多賺了一天的資金利息。快購快銷具有推動資金增值的神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