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前後梳理一遍之後,方才確定下來,自己此時已身處華夏曆史上最黑暗、最動蕩的時期—--五代了。
可是,這郭威全家為什麼被屠殺殆盡了呢?五代時社會****,上學時曆史書上對這段曆史也沒有太多的記載,現在的他怎麼也回憶不起來了。
這汴梁之變,還要從郭子穿越前的幾天說起:
“啊……氣死朕了!什麼叫‘陛下莫要說話,有臣等在。’這、這簡直不把朕這個皇帝放在眼裏,真、真是氣死朕了……”
早朝回到皇宮禦書房之後,一位年輕的皇帝就坐在龍椅之上,咬牙切齒地捶打著桌子,漲紅的麵容看上去有些扭曲,“嘩啦啦”奏章、筆墨等桌子上的東西,全被推落在地上,卻也難消他心頭的怒火。
這位年輕的君主便是五代時後漢高祖的兒子劉承佑。
五代時,著名的“兒皇帝”石敬瑭為爭奪中原,將燕雲十六州讓給契丹,雖也建立了後晉這短命的王朝,但卻引狼入室,死後,契丹鐵騎在遼太宗耶律德光的帶領下,從燕雲之地疾馳南下,在失去屏障的中原大地上一馬平川,所向披靡,迅速攻下汴梁(就是現在的開封),占領中原。
但契丹兵在中原燒殺搶掠,大失民心,各地紛紛高舉義旗,反抗契丹,遼太宗隻好率軍北撤。時任河東節度使的劉知遠抓住時機,在太原稱帝,國號漢,也就是後世所說的後漢,之後攻克汴梁,並定都於此,中原各地紛紛臣服,原後晉之地盡數歸順後漢。
然而龍椅還沒坐滿一年,後漢皇帝劉知遠病逝,廟號高祖,皇位傳給了二兒子劉承佑,也就是上麵這位年輕皇帝。
新帝即位時歲數不大,剛滿十八,朝政大事由幾位顧命大臣分掌。同平章事楊邠總攬機政要務,樞密使郭威(郭子穿越之後那座府苑的主人)主掌軍隊征伐,中書令史弘肇任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兼平章事拱衛京城,三司使王章掌錢財賦稅。
這些大臣都是和高祖皇帝打天下的人,劉知遠在位的時候都要禮讓三分,新帝繼任皇位,除郭威性情忠厚之外,其他大臣權利之心越發膨脹,處處打壓他人,維護自利,讓太後、皇帝頗有怨言,君臣矛盾不斷激化。
如今隨著皇帝年紀漸漸長大,不願再受製於那些大臣,今天他們所說的話更讓讓劉承佑很是不平。
看到皇帝大發雷霆,身邊的小太監趕忙過來寬慰,“陛下,暫息雷霆之怒,萬不可氣壞身子。”
劉承佑聽完更是氣不打一處來,一腳踢倒了最近的那個太監:“滾!都給朕滾!”
那太監立馬跪倒在地,其他的也隨即跟著跪下,齊聲說道:“陛下息怒,息怒啊!”
“讓朕怎麼息怒?這些老東西越來越不把朕當皇帝了。”
“來,你們說說,前番朕心情煩悶,幾個伶官能把朕逗樂,朕便給了些賞賜,卻被史弘肇這個老匹夫斥責。”
“之後,朕想納張彥成之女為妃,楊邠、史弘肇又是橫加阻撓。”
“現在朕的愛姬耿美人夭亡,想以皇後之禮殮葬,他們還是不允。朕與愛姬兩情相悅,情意綿綿,可憐她又紅顏薄命,朕隻是想表達哀思之情,將其風光大葬,又有何不可?”
說著說著,這小皇帝心中湧起無限的怨恨,想到身為皇帝處處受限,加之愛姬離世卻不能做些什麼予以寬慰,便聲嘶哽咽,嗚嗚地哭了起來。
看著嚎啕大哭的皇帝,跪著的幾個太監身子還伏在地上,頭稍稍抬起,互相望了望也是不知所措。這時一個太監站起身來,慢慢地把嘴靠近了皇帝的耳朵,但沒人注意到他起身之前臉上的一抹奸詐。
“陛下,楊、史等人恣意專權,早晚必為其害。陛下若想高枕無憂,應該立即想辦法鏟除他們,不然陛下永遠將受其所限。”
發泄完了的承佑皇帝,心思有了些平靜,太監剛剛所說的一番話確實說到了他的心坎兒裏了,但還需要好好謀劃謀劃。
“好了,朕累了,要休息休息,你們把這裏收拾收拾,別讓人看出來什麼。”說完甩開袖子,大步離開書房。太監們欠了欠身,“恭送陛下。”
那公公注視著皇帝的身形消失後,會心一笑。
午後冬日的太陽很是燦爛,溫暖的陽光灑在古人的身上,很是舒適愜意,讓人昏昏欲睡。
皇宮內,此時寂靜而又幽深,一行四五人,在婆娑的樹影之間匆匆穿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