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承祐聽了之後,猶豫的表情已經開始變得陰沉起來。
李業等人看到了皇帝表情的變化,感覺思緒已經發生了扭轉,但還需再加一把火,讓皇帝快下決定。
李業又進言說道:“聖上,不如您仔細想想,要是那郭威不想造反,怎麼會將孟業殺了祭旗呢?”
此時,皇帝的臉色忽然變得煞白起來,像一顆重磅炸彈,將對郭威等人的信任,炸得一無所剩。
不能不說李業此人太過陰險奸詐,這孟業本是他的親信,郭威殺他,也隻是要震懾朝中宵小,給士兵們一個交代。但到了李業的嘴裏,白也能變成黑,好也能變成壞,變成了對皇帝的一種反叛。
李業又給茶酒使郭允明使了個眼色,郭允明瞬間明白了,躬身說道:“事已至此,陛下還不明白嗎?郭威不臣之心,早已昭然若揭,還請早做打算啊!”
後匡讚緊接著也說道:“聖上,臣認為郭威這時送來的這封奏章,除了為自己擅自出兵辯解之外,更是為了混淆視聽,麻痹皇上啊!到時候他已然兵臨城下,京城還尚未做準備,那聖上……”
“夠了!”劉承祐還沒等後匡讚說完,一巴掌狠狠地拍在桌子上“郭威這老匹夫,果然和那些死老東西是一丘之貉。真枉費先帝在世時,對你的信任和提拔,先帝駕崩才幾年就按耐不住野心。現在出兵,此番謀劃,和那些老家夥比,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啊!”
第二天上朝時,皇帝劉承祐一口認定,郭威此次前來是率眾反叛朝廷,必須將其誅滅。
朝中部分大臣聽了之後,內心認為此事如此定奪,太過草率,但礙於這些天朝中的變化,也隻能將想法埋在了心裏。
既然認定是造反,那劉承祐就在朝廷之上,商量如何派兵對抗等相關事宜。
朝中大臣深知郭威作戰勇猛,帶兵有方,沒一人敢站出來。
劉承祐見此情景,大怒道:“一個個話都不說,難道你們也想造反不成?”
此時,泰寧節度使慕容彥超、鄭州防禦使吳虔裕剛好進京述職,同樣在朝堂之上。
慕容彥超聽到皇帝這麼一說,臉上忽然一股燥熱,像是被誰扇了一巴掌一樣難受,猛地站出來,說道:“陛下不必動怒,請臣領軍出城,必叫那郭威有來無回!”
慕容彥超是劉知遠同母異父的弟弟,契丹滅亡後晉後,劉知遠在太原起兵,慕容彥超自房州前往投奔,被拜為鎮寧軍節度使。少主劉承祐即位後,又改任泰寧節度使慕容彥超。
慕容彥超成長於行伍,孔武有力,自恃驍勇,擅使一柄六十斤的金背大刀。但此人勇猛有餘、謀略不足,做事容易衝動,又因為先帝在位時,仰仗著與先帝的關係,與郭威等人也有些過節,所以聽了皇帝的一番話,立馬按捺不住了。
慕容彥超的話說完之後,群臣中開始悄悄議論起來。
前開封尹侯益,也站了出來,奏道:“此次郭威率鄴城軍前來,勢不可擋,應該閉城堅守,挫他銳氣!再請郭威等人留在京都的家屬,最好是他們長輩、妻子,登城招降,方可不戰自下啊!”
可憐那老實的侯益,郭威的家人早已屠戮已盡,尚不得知啊!
慕容彥超聽了這話,內心之氣更是不順,指著侯益叫道:“此乃懦夫愚計!叛臣入犯,理應發兵聲討,先聲奪人,一昧堅守不出,必壞了士氣。況且叛軍遠道而來,我軍以逸待勞,必能取勝!”
話音剛落,皇城使李業也站了出來,春風得意,說道:“侯大人,郭威此等逆賊,豈是幾句言語所能招降的?況且他已有不臣之心,即使暫且臣服,怕是難保以後沒有異心啊。”
此話一出,群臣驚恐,竊竊私語,低聲議論,認為李業這是在趁火打劫,落井下石,卻又無人敢站出來。
漢主承祐一看,李業的話似乎有人頗有非議,心裏有些不快:這郭威都快領兵殺到城外了,群臣還有人為他說話,看來不除他是不行了。不過此時不能操之過急,先穩住下麵的人再說。
打定主意後,幹咳了兩聲,李業心領神會,朝眾人喊道:“大家先靜一靜,都聽聽陛下的意思。”
劉承祐看群臣不再言語,便朗聲說道:“慕容將軍不愧久戰沙場,見解甚是深刻,然而侯愛卿思考問題全麵,所說的話也不無道理。”
“這樣吧,暫且退朝,多派斥候,打探清楚,再行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