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鄴城軍營之內。
大將郭威的一番話,讓整個軍隊士氣大振,不少人躍躍欲試。
就在此時,點將台上站出一年輕將領,對郭威抱拳施禮道:“父帥,今內政動蕩,如大軍盡數回京勤王,萬一讓遼人知曉,怕是要趁虛而入啊!”
“恩,我兒心思縝密,分析很有道理,這樣,就命你留下大部軍馬,防備契丹,我率小部軍隊進京。”
那小將遲疑一下,道:“萬一……”
郭威已知那將領的意圖,伸手打斷了他的話,“唉…,我兒放心,此次回京隻是要向聖上討個說法,不會有大的幹戈的。我率軍離開之後,你要嚴加訓練,保持警惕,出了狀況,速速派人向我稟告。”
“末將領命!”
這年輕將領不是別人,這是郭威的養子郭榮。
郭榮本姓柴,祖父柴翁、父親柴守禮都是當地有名的富豪,家道中落,年未童冠的柴榮前去投奔嫁給郭威的姑母。
據說,他的姑母柴氏,本是後唐莊宗之嬪禦,莊宗駕崩後,唐明宗遣其歸家,行至河上遇大風雨,在旅店停留數日,偶遇郭威,郭威此時還是一小軍官,但看他體貌非凡,一見傾心。而郭威亦聞柴氏賢惠,父母知誌不可奪,於是二人在旅店中成婚。
柴榮生性謹厚,幫助郭威處理各種事務,深受郭威喜愛,被收為養子。
當時郭威家境並不富裕,柴榮為資助家用,外出經商,做茶貨生意,往返江陵等地。其間學習騎射,練就一身武藝,又讀了大量史書和黃老著作。再後來,棄商隨郭威從戎,此時跟隨郭威留守鄴城。
就這樣,郭威便留下養子郭榮鎮守鄴城,親自帶兵,回京勤王。
擇日,郭威命郭崇威為前部先鋒,自己與王峻統帥主力,向南進發。
行軍至澶州,澶州軍將領李洪義、王殷出城相迎。
王殷見到郭威,一想到原來跟隨先帝打天下的老兄弟,紛紛死於非命,頓生悲涼。又念及汴梁城中的家人凶多吉少,抱著郭威痛哭流涕。
在郭威好言安撫並勸導之下,願跟隨郭威回京。
於是兩地兵馬合二為一,推郭威為主帥,斬孟業首級祭旗,渡黃河發兵汴梁。
行軍途中,又抓獲一間諜,審訊姓名,叫作鸗脫,是宮中的小吏,受皇帝之命,來刺探鄴城軍。
郭威心中暗威喜:我正愁無人,正好讓他替我走一遭,還奏朝廷,以表忠心。
當下,命隨行文書,起草奏疏,置鸗脫衣領中,令他回報聖上。
奏疏語雲:
臣威言:臣發跡寒賤,遭際聖明,既富且貴,實過平生之望,唯思報國,敢有他圖!今奉詔命,忽令郭崇威等殺臣,即時俟死,而諸軍不肯行刑,逼臣赴闕,令臣請罪廷前,且言致有此事,必是陛下左右佞臣耳!今鸗脫至此,天假其便,得伸臣心,三五日當及闕朝。陛下若以臣有欺天之罪,臣豈敢惜死。若實有佞臣者,乞陛下縛送軍前,以快三軍之意,則臣雖死無恨矣!
郭威既遣還鸗脫,率眾將士再進。
到了滑州,節度使宋延渥,本是當朝駙馬,娶後漢高祖女永寧公主。
郭威橫刀立馬出現在滑州城下,朗聲說道:“主上為讒邪所惑,誅戮功臣,我此來實不得已。”
宋延渥此時早也聽說京城汴梁所發之事,思量著這郭威本是忠良,此次進京也隻是要向皇帝討個說法,不會聚眾叛亂。況且,不問清緣由,胡亂開戰,那必會損兵折將,而且以自己之力不一定能匹敵。
城上諸將應聲回道:“國家負公,公不負國家,請公速行毋遲!安邦雪怨,正在此時!”便開城迎接郭威。
大軍在滑州停整一番,郭威與宋延渥同出滑州城,率軍直趨汴梁。
三方軍馬齊聚滑州,本來兵士並不算多,但此刻已變得聲勢浩大,這才給不明之人落下諸多口舌。
而此時在汴京城中的眾人,卻是已經著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了。
皇宮之內,少主劉承祐和親信李業、聶文進等人看見了郭威的那封奏疏,聚在一起商討著。
隻聽那李業半眯著眼睛,沉聲說道:“陛下,臣以為郭威此言斷不可信。”
李業當然要率先言明自己的想法,因為郭威在奏折上說的小人、佞臣就是他們,如果他現在要勸皇帝同意郭威的觀點,那不就等於要殺了他們嗎!
而此時的劉承祐,漸漸地從衝動之中醒悟過來,猶豫道:“可是……”
就在劉承祐剛剛開口說話時,聶文進感覺到了皇帝口風的變化,立馬打斷了他,連忙說道:“陛下,明察啊!這郭威如果真的隻是想討要個說法,那他為什麼帶那麼多的人馬來?這分明就是在聚眾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