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地,汴京城內,郭府大院的大火已經熄滅,但曾經的富麗堂皇已成斷壁殘垣。再美好的事物,隻要不掌握在自己手裏,也會灰飛煙滅,不複存在,命運也是如此……
郭子以廚娘之子,轉世降生,自知再也回不到現代。
大丈夫生於亂世,必應握三尺長劍,內平動蕩,為百姓謀福祉;外禦狄虜,還華夏以太平。
理想是宏偉的,但現實還很殘酷,先填飽肚子,保住性命再說吧。
這時,以前世軍人的敏感聽覺,忽然發現院牆之外有人,便匆匆找到一個廢墟的角落,將小身子藏了起來。
“真可憐,郭使君一家,上上下下,男女老少,主人仆從,一百三十幾口全部被殺了。”
“是的啊,沒一個逃出來的,真慘!”
“別說是人了,就連老天都看不下去了,你們知道昨晚的驚雷嗎?”
“哎、哎,別在這妄議了,小心把你們也抓起來。”
“對、對、對,不說了,趕緊幹完走人,這裏冤魂多著呢。”
……
郭子屏住呼吸,仔細聽著,心想:原來是打掃收屍的,還好不是官兵,心思稍稍放鬆了些。要不要出來呢?
郭子仔細一想:現在整個京城動蕩不已,讓人知道還有僥幸逃生,即便有人敢收留,也難保走漏風聲。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索性先躲在這裏,雖然這裏冤死好多人,但我是來自21世紀,唯物主義者,才不會顧慮那麼多的,等時局穩定下來再做打算。
打定主意,小郭子在眾人收拾利索之後,又鑽了出來,尋了些沒燒的事物,和一些禦寒之物,又找到了一間沒怎麼燒壞的偏房,勉強算是能遮風擋雨,對於郭子這樣的軍人,這條件已經比原來的野外生存訓練已經強多了。
就這樣,那群人走了之後,再沒人靠近了,小郭子算是平安無事,平時待在院子中練練身體,打打拳,思考思考人生,等待著時機的到來。
……
京城內的腥風血雨,已經悄然蔓延開來。
汴梁北邊幾百裏的澶州。
“什麼人?站住!”,節度使府衙前的衛兵伸手攔下一名差官,喝道。
那差吏看也沒看衛兵,伸手掏出一塊令牌,叫罵道:“滾開,皇上密旨,帶我見你們的李洪義節度使。”
原來,這差吏不是別人,正是供奉官孟業。此次來到澶州,是奉皇帝命令,暗中指示澶州節度使李洪義,伺機伏殺屯澶州的侍衛步軍都指揮使王殷。
衛兵得知是京城裏來的人,迅速地帶到了李洪義的房內。
孟業請李洪義退去左右,稟明了來意。李洪義一聽,心中驚駭不已:此事毫無征兆,行事也頗為詭異,其中必有隱情,臉上強裝著神情自然,生怕看出什麼問題。
這李洪義也是劉承祐的舅舅,皇城使李業的哥哥,但他與李業不同。不像李業那樣為所欲為,有一定的真才實學,不然也不會擔任一州的節度使。
李洪義和他的姐姐當朝李太後相似,處事冷靜,心思尚密,所以看見密詔沒有馬上照辦。
吩咐手下先好生安頓一番,借保護之名實是軟禁孟業,一旦有什麼問題,立馬稟告於他,自己卻匆匆出門去了。
李洪義讓人速速備馬,出門之後,快馬加鞭往澶州城外奔去。
駐兵城外的王殷此時還在營帳之內,忽然有人闖了進來,定睛一看,原來是節度使李洪義。
李洪義進帳之後,也沒多說,拿出密詔往王殷桌上一放。
王殷看完之後,同樣大吃一驚,顫顫地問道:“這,這是從哪裏來的?”
李洪義說道:“王兄,實不相瞞,朝廷已派孟業到此,囑咐我依奉密旨要加害於你啊。但我與王兄相識多年,哪裏會下此毒手呢?”
王殷一聽,連忙拜謝:“多謝賢弟,殷能夠留的餘生,皆是賢弟所賜啊!”
李洪義趕緊將他扶起,說道:“兄長,現在還不是感謝之時,小弟認為,當務之急必須將此事計較清楚,已做後麵的打算。”
“不錯,那孟業何在?”王殷這一刻有緩過神來。
“已經被小弟控製,請王兄立刻隨我入城,將此事由來弄清楚。”
隨後一行人,飛馳進了澶州城。
澶州城內,孟業正在驛館之內飲酒,感覺大事已成,休閑自得。
“嘩啦啦”一群人推門而入,為首之人,正是王殷、李洪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