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汴梁之變(1 / 2)

卻說李業等人接受聖命出宮之後,迅速召集收買的禁軍將校、亡命死士,讓他們依計行事。

然而,內客省使閻晉卿害怕謀事不成,反致殺生之禍,便急匆匆向史弘肇府邸奔去,讓他有所準備。

史弘肇思考了一番,閻晉卿和李業等人關係甚密,找我來幹什麼?便以熟睡未醒為由,命門吏謝絕了閻晉卿。

閻晉卿心裏一橫:他自己還不知馬上就要長眠,竟然還能酣睡,不管也罷。便又速速離開了。

轉眼已是第二天天明,隆冬的太色陰沉沉、灰蒙蒙,讓人感覺很是壓抑。

楊邠、史弘肇、王章照例入朝,剛行至廣政殿東門,忽然有甲士數十人迅速圍了過來,拔出腰刀,先向史弘肇砍去,史弘肇是行伍出身,但此刻猝不及防,竟被砍倒在地。

楊邠、王章害怕極了,想要奔逃,怎禁得住禁軍攢集,七手八腳,又將此二人砍翻,結果又是三刀,三道冤魂,同往冥府。

這便是李業、聶文進等人的計謀,先殺掉三人,那麼其黨派便會群龍無首,再稍加安撫,定可大事成矣。

殿外的官吏,不知道是何原因,都驚惶得不得了,此時聶文進迅速走了出來,宣召宰相朝臣,排班崇元殿,聽讀詔書。

群臣內心惴惴不安,硬著頭皮,入殿候旨。

聶文進手拿詔書,再次趨入宣詔道:“楊邠、史弘肇、王章,同謀叛逆,欲危宗社,故並處斬,當與卿等同慶。”

眾人聽完詔數,退出朝房,也未敢散去離開。

“蘇相國,您老知道這是為何?”一群小官漸漸趨向宰相蘇逢吉,小心翼翼地詢問道。

“我和你們一樣,也是一頭霧水,什麼也不知道。但我告訴你們,這時一定要慎言慎行,防止惹火燒身,無緣受到牽連。”

眾人一聽又迅速散去,蘇逢吉閉目沉思,如老僧入定。

不多時,漢主劉承祐,親自到達萬歲殿,召入諸軍將校,當麵加以寬慰道:“楊邠、史弘肇、王章,欺朕年幼,專權擅命,使爾等時常憂恐。朕今日除此大害,算是為你等做主,爾等總算可以免遭橫禍了!”

眾人感到楊、史三人已經死去,皇帝大事已成,有想到蘇逢吉的告誡,這時候再要多言,肯定罪同連坐,皆拜謝而退。

少主又命人召前任節度使、刺史等人進殿,曉諭如前,大家亦無異議,陸陸續續退到殿外。

等到諸位大臣行至宮城諸門,尚有禁軍守住,不放一人,待至晌午,才放群臣出宮。

這便是李業等人的計謀,先以雷霆手段殺掉楊、史、王三人,讓其黨內群龍無首,再對其他大臣恩威並施,這樣京城之內再無人敢有所動作了。

還在驚慌中的大臣們出宮時,看到街上人影惶亂,不時傳來喊殺哭訴之聲,不敢稍加逗留,各自快快地回府。到家才聽家仆們說楊邠、史弘肇、王章三家,已經盡被屠戮,家產也籍沒無遺了。整個汴梁城人心惶惶,家家緊閉大門,唯恐禍及自身。

皇宮之內,李業等人看今天行事所遇阻力甚少,內心一番計較之後,躬身進言道:“陛下,如今雖是楊、史、王三人已然伏誅,但其親信黨羽尚在,今日看似暫時臣服,隻是無人敢挑頭,若有人振臂一呼,怕是禍事將近啊!皇上,還是需乘勢剿滅其黨羽,斬草除根啊!”

皇帝劉承祐也品嚐到大權在握的味道,內心難免有些膨脹,深思一番,也是首肯了。

到了次日,宮門緹騎四出,收捕楊、史、王三人戚黨爪牙,與平時仆從,隨到隨殺,但其中不乏平日裏與李業等人不和之人。原來李業等人也有私心,是要乘此機會,鏟除異己。

其他群臣都害怕連坐,不敢出門,待至日暮之時,眼看無事,才得安心。

京城內在恐怖屠殺之下,已無人敢伸張。

李業、聶文進等人又聚在一起謀劃道:京城之內楊邠、史弘肇、王章三人及其黨羽已被誅殺,京城已經算是被我們掌控了,但不要忘了京城之外,還有許多老家夥,他們素與這三人有舊,到時候回京之時,我們還是要受其所製,弄不好還會指責我們殘殺重臣,不如……

李業等人又進宮麵見聖上,說道:“京城之害全賴陛下聖明,果斷出手,已經畢除。但是,四境之內,難保有人不有所悸動。”

皇帝轉念一想:侍衛步軍都指揮使王殷,此時正屯澶州(今河南濮陽西);樞密使郭威,此時在鄴城(今河北省臨漳縣)留守,以防契丹入侵。此二人素與楊、史等聯絡一氣,如果他們聽說此事,定會率軍進京,反正已經殺了那麼多人,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將他們也一並除掉。其他各州節度使、刺史與楊、史等人交往不多,應該不會與朕撕破臉麵,隻要加以安撫籠絡,予以利益,定會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