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黃巾之亂 第六章(1 / 3)

第六章無可奈何劉放書計破黃巾

毒魔顯身秦天擺壇化毒魔

卻說劉備率軍回寨,親自披麻戴孝哭倒在何儀靈前,眾人皆勸之不得,三軍感動,須臾,秦,關,廖,張四人引殘軍回營,方止,升帳議事,清點人馬,折了八千餘人,劉備更是悲痛,廖化,閻圃二人跪拜請罪,劉備好言慰之,不怪其罪,然經此打擊,劉備身心俱疲,所幸公孫瓚在旁相勸,方重振威風,安排軍中事宜。

過得數日,劉備大掛免戰牌,張寶數次劫營,皆慘敗而回,幾番來回,竟折了四萬之眾,張寶不敢再來劫營,雙方遂進入對持休戰局麵。

這日,張遼引涿縣軍至,劉備帶傷議事,問曰:“今吾軍新敗,又折大將,諸公有何良策否”。

眾人默然,均不得其計,正此無奈之事,軍報劉放有八百裏加急信至,劉備拆信觀看,大喜而起:“不思吾軍中有此奇才,備尚不知也”。

公孫瓚等人急問何因,劉備付之書信,信雲:“前日聞元帥兵敗屏風穀,損失慘重,且元帥受傷,還望恕儒無法脫身不能親來問候,儒有一計,望元帥考之,張寶軍中,有一智者,姓崔名琰,字季珪,元帥定是敗於此人謀略之下,既元帥受傷,何不假亡,讓張寶放鬆警惕,儒又聞張合將軍於敵寨之英勇,崔琰必進言張寶小心吾軍中眾將英勇,如張寶來戰,令眾將迎戰,隻敗不勝,如此多番,張寶定對崔琰之言大起疑心,再流言敵軍崔琰身懷異心,張寶乃多疑之人,加之吾軍眾將皆敗在其手,定疑崔琰欲反,如此一來,崔琰必不得重用也,元帥可再命人詐降,以火燒營,故計重施,遣一軍故做劫營之事與燒營之軍合為一處,敗走屏風穀,張寶必揮軍追殺,待將其誘進屏風穀,四方伏圍,賊兵必大敗矣,屆時元帥隻需遣五千士卒,敵寨垂手可得,此乃兵不厭詐之計也……。

:“好計,好個劉學儒,賢弟有此等能人相助,他日定馳騁天下矣”。公孫瓚拍案而起,口中誇聲不斷,眾將連連稱善,秦天心裏狂喜,張寶此次怕是在劫難逃。

次日,張寶又來挑戰,但見敵寨大掛喪門旗,寨內衰聲不斷,張寶疑惑,正此時,寨門大開,湧出一軍,皆披麻戴孝,為首奔出一身著紫金甲,手持兩丈鐵棍小將,滿麵淚痕,正是秦天,兩軍對圓,秦天悲呼:“賊子,今日吾必殺汝,為兄長報仇”,語落鐵棍揮舞,直衝張寶,張寶見來將衝來,挺槍策馬,直取秦天麵門,二人交鋒,數十回合後,張寶意定神閑,越戰越勇,而秦天卻汗如雨下,漸漸乏力,眼看不支,張寶瞅得一破綻,一槍直刺秦天咽喉,秦天躲避不及,急仰身躺於馬背,方險險躲過槍勢,張寶挺槍又刺,秦天棍演霸王舉頂,口呼救命,策馬調頭敗走,所率之軍見主將敗走,皆丟盔棄甲,朝轅門一湧而入,張寶揮軍掩殺,軍至寨門,突箭如雨下,慘呼連連,中箭者無數,張寶見攻之不下,遂令退軍,回寨一路,張寶甚感疑惑,崔琰言彼軍之將如何勇猛,軍陣如何厲害,今日一見,不過如此,遂心起絲疑。

過得一日,張寶又引軍來戰,關羽率軍披麻戴孝,來戰張寶,兩軍對圓,關羽虎喝:“張寶小兒,汝殺吾兄長,吾不取汝頭,誓不為人”,字字鏗鏘,張寶百思不得其解,昨日小將雲吾殺其兄長,今日又是如此,難不成劉備亡死乎:“汝兄長何人”,張寶挺槍喝問。

:“義軍元帥,劉備,劉玄德是也,受死吧”,關羽話落催馬揮刀向張寶劈去,張寶橫槍擋住,馬行兩步,一槍直取關羽右肋,關羽回擋,轉眼六十回合,關羽逐漸招架不住,氣喘如牛,張寶瞧得空擋,一槍直取關羽右胸,關羽躲之不急,急側身避過,然晚了一步,右臂中槍,血流如注,關羽大呼其痛,驅馬敗走,所率之軍兵敗如山倒,哭爹叫娘,朝轅門一擁而入,張寶揮軍掩殺,又遇箭雨射回,方罷回寨而去。

又過一日,張寶又來挑戰,義軍出張飛迎戰,然接不住張寶一百回合,被張寶一槍刺中戰馬,徒步而逃。數日後,張寶連敗數員大將,心喜不已,心思如今劉備已亡,麾下之將皆如草包,破敵指日可待也,對巳之武藝甚感驕傲。但心下對崔琰更是懷疑,最疑不過昨夜崔琰雲勿中了敵軍離間之計,男兒大丈夫,身正不怕影子斜,又何以如此羅嗦,這日張寶敗了張合,回的營寨,進得寨門,正見數人細聲議論曰:“聽說軍師昨日出寨近兩個時辰,不知去了何處”。

:“嘿,當官之人,皆貪心不足,有誰知道去做什麼了”。

:“吾昨晚聽說軍師同一陌生人在河邊釣魚細談,此人甚像義軍軍師閻圃”。

:“不是吧,軍師不似叛敵之人”。

:“誰知喲,…………”

:“爾等不思各守崗位,在此論人背後小事,尋死乎”,張寶大怒,議論數人急跪拜地下請罪,張寶揮袖棄之,直奔中軍帳,召崔琰議事,須臾,崔琰至,張寶怒曰:“吾待汝可曾有薄幸之處”。

:“不曾”,崔琰聞張寶怒問,冷汗直冒,拜倒地下。

:“為何汝欲反吾,且說來吾聽,如若有半點差池,定斬不饒“。

:“主公暫且熄怒,莫中了敵軍離間之計,崔琰感知遇之恩,報之不急,何來反主之事”。

:“那好,昨日汝出寨多時,身在何處”。

:“於河邊釣魚”。

:“所帶幾人”。

:“一隨從同去”。崔琰坦然而言。

:“怕是陌生人吧”。張寶冷笑。

:“季珪以人頭擔保,真是吾之隨從”。

:“如此且招汝隨從進見”。

:“昨夜不知怎的亡了”。

張寶大怒:“還敢欺吾,尋死乎”。

:“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既主公要季珪性命,季珪垂手領死”,崔琰昂首挺胸,麵顯無奈。

張寶見此,雖怒卻不敢言斬,崔琰隨巳立下無數汗馬功勞,如若斬之,甚是可惜其才,當下張寶定意:“今賊軍首領劉備已亡,吾已定計破之,此處已不用汝,汝且回南皮,聽候發落,來人,杖責十軍棍,送返南皮”。

近衛軍士拖下崔琰,張寶方才平熄怒火,喚酒痛飲。

這方崔琰受責,氣急敗壞,隨護送之軍返向南皮,一路心思:“張寶無謀之人,久待必遭血光之滅,何不趁此離去,改投義軍,聞義軍劉備禮賢下士,傳言已亡,怕是使計來賺張寶,吾為何不去探查一番,就算劉備亡死,以吾之才,當不會殺吾也”,當下騙開護從,策馬直投義軍營寨而來,來得義軍營寨,大呼崔琰來投,須臾,寨門大開,一幹眾將徒步而出,迎向崔琰,當先之將正是關羽,關羽拱手曰:“崔先生久等,羽等迎接來遲,還望勿怪”,語落親牽崔琰馬韁,進寨而去,這廂崔琰聞言,心下大慟,隨眾人進得中軍帳,帳中端坐一人,身長八尺,身著紅披黃衫,慈眉善目,雙耳垂肩,麵如冠玉,唇若塗脂,正是劉備,崔琰曾聞人言劉備相貌,急跪到階下曰:“琰大罪,窮計害死無數義軍將士,玄德公請降罪於琰,令琰心思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