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 結合實際給孩子定目標(2 / 2)

現在人們都在提倡“因材施教”,但是,沒有幾個家長能真正對自己的孩子因材施教,在為孩子選擇職業時,幾乎很少有家長在孩子高中畢業之前,就為孩子的職業而“量體裁衣”。在學校裏,老師的“因材施教”也隻能從教育方式方法上實施,不能決斷孩子將來幹什麼,雖然說在孩子的考試分數上,老師可以根據孩子的不同,對張三要求考80分而對李四要求考60分就行了,但最終對孩子的要求還是一致的:分數要考得更高一點。

這種對孩子的要求,看似各有不同,但如果叫孩子來回答他們父母對他們有什麼要求的時候,他們給出的答案肯定都是一致的。

第三,班級環境使孩子壓抑。

可以否定孩子的學習成績,但不能否定孩子的智商。現在的孩子都是有想法的,他們在班級裏,麵對自己的境況更會有所思考。成績差的孩子,從其內心上講,壓力來自於多個方麵:老師的忽視與批評,家長的失望與埋怨,對前途的迷茫與恐懼……這些使孩子很是感到壓抑,自身的狀況又使得他們無法改變自己在班級裏的壓抑感。

因此,孩子敵視他的老師,要想使成績差的孩子打消或改善這種逆反情緒,那麼家長就要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及時地結合實際給孩子定一個明確的目標。家長要使這個目標猶如樹上的桃子,孩子跳一跳就能夠得著,因為離地麵太高的桃子孩子會對它喪失信心。不要讓孩子在一棵樹上吊死,孩子不能上重點學校,父母就要求他上普通的學校;孩子實在不是讀書的料,可以叫孩子做個司機或當個工人,因為各行業都需要人去做。俗話說“行行出狀元”,如果你按孩子自己興趣和實際水平去要求孩子,你的孩子還可能成為某個行業的狀元呢!

1.對孩子說出你的期望。當你的孩子在學校裏百無聊賴的時候,你明確地告訴他你對他的期望,這時在他的心裏就會這樣想:“我努力一下,至少不會使我的父母失望。”當孩子有了可以實現的目標時,他自然就要從老師那裏學一些東西,自己學的東西能直接給自己帶來成就感的話,在孩子的心裏就會覺得這是老師給予的,這自然就對老師多了幾分順從。

2.你對孩子的期望不要漫無邊際。家長對成績差的孩子不合實際的要求,使孩子不能實現,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在老師那裏一無所獲。可當家長結合實際給孩子定目標時,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學的那一點點東西對自己還有用,老師對自己不僅僅是批評,而且還有其它的“價值”,這樣,成績差的孩子就不再會敵視他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