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01(1 / 3)

第一章

辛亥逐鹿(《龍魂長歌》之第四部)第34章各路英雄第35章清末新政第36章大廈將傾第37章晚清名人第38章泰山壓頂第39章黃花崗第40章辛亥風雷第41章袁氏死黨第42章南北對立第43章十麵打壓第44章艱難抉擇第45章地覆天翻正文第34章各路英雄一、陳天華蹈海英雄輩出的三湘大地,又出了個與章太炎、鄒容齊名的人物,名叫陳天華。

陳天華,字星台,號思黃,湖南新化人,1875年出生於一個鄉村教師家庭。他在湖南新化求實學堂念書時,接受了維新思想。有一次,學堂裏舉行作文比賽,以“述誌”為題。他一揮而就,第一個交卷。短短百餘字的文章,表達了他革新政治的主張和抱負。老師閱後,拍案叫絕,加批語說:“狹巷短兵相接處,殺人如草不聞聲。”因為新學與舊學的鬥爭強烈如巷戰,而陳的作文立意新穎,文詞犀利,讀了令人有快刀斬亂麻之感。故他得了比賽的一等第一名。後來求實學堂資送陳天華去日本留學。在日本留學期間,他成長為革命家。

1903年,陳天華留學日本。當時,沙俄軍隊侵占滿州,腐敗無能的清廷謀劃同俄國政府私訂丟權辱國的條約。消息傳來,陳悲憤欲絕。他立刻同章太炎等愛國誌士一道召開拒俄大會,組織拒俄義勇隊,準備回國參加戰鬥。

一天操練後,他回到宿舍,想到祖國災難深重,不禁張開雙臂,大聲呼喊:“拯救祖國!四萬萬同胞,起來拯救祖國呀!”他嚎啕大哭一陣後,突然咬破自己的手指,鮮血頓時流出來,滴在桌上、床上、地上。隻見他拿出一疊紙,用血指寫著“救國”,隨後手不停劃,在血書裏陳述亡國的悲慘,寫亡國奴的辛酸,號召同胞起來鬥爭……寫呀,寫呀,他一連寫了幾十幅,終因流血過多,昏倒在地,嘴裏還在喊:“救國!救國!”

別人把他喚醒後,勸他休息,他不肯,掙紮著起來,把血書一份一份裝入信封,從萬裏迢迢的日本寄回國內各學校,讀到的人無不感動。那幅幅血書,象火炬,點燃了同胞的愛國熱情;象號角,召喚同胞奔赴抵抗帝國主義侵略的前線!

1904年1月,陳天華回到祖國。2月,與其他留日學生黃興、宋教仁等在湖南長沙組織華興會,由黃興任會長。該會聯絡湖南哥誌會和武漢、上海等地的革命人士,成為長江中遊的一個重要革命團體。

為了宣傳革命,這年他先後出版了上年寫成的《猛回頭》、《警世鍾》兩書,以通俗的語言揭露帝國主義的侵略罪行,號召大家起來跟帝國主義戰鬥,並且指出清廷實際上是“洋人的朝廷”,“要想拒洋人,隻有講革命獨立”。兩本書都鼓勵人們“齊把刀子磨快,子彈上足,”“萬眾直前”,驅除外國侵略者,恢複民族主權,推翻清政府。這兩本書重印了十多次,鼓舞了人民群眾的革命鬥誌。

陳天華的《猛回頭》作為“國民教科叢書之一”刊行,封麵是個意味深長的簽名:“二百年後先回頭者署”。《猛回頭》是二十世紀初葉中國人民的心聲:

俄羅斯,自北方,包我三麵;英吉利,假通商,毒計中藏;法蘭西,占廣州,窺伺黔桂;德意誌,膠州領,虎視東方;新日本,取台灣,再圖福建;美利堅,也想要,割土分疆。

這中國,那一點,我還有份;這朝廷,原是個,名存實亡。

替洋人,做一個,守土官長,壓製我,眾漢人,拱手降洋。

……猛睡獅,夢中醒,向天一吼;百獸驚,龍蛇走,魑魅遠藏。

改條約,複政權,完全獨立;雪仇恥,驅外強,複我冠裳。

到那時,齊叫道,中華萬歲;才是我,大國民,氣吐眉揚。

1905年,陳天華再赴日本留學,並加入了同盟會。同盟革命勢力逐漸擴大,令清廷極度不安。11月,日本文部省頒布了《取締清韓留日學生規則》,並立即執行。

麵對《規則》,留學生紛紛集會、演說、抗議,日本政府對此無動於衷,照行不誤。

《規則》把留日學生分裂成互相爭論、互相指責兩大派。秋瑾、田桐等一派力主歸國,以辦學為掩護,以洗日人取締之恥辱。胡漢民、汪精衛、朱執信等一派力主忍辱負重,繼續留學。

這次爭論,同盟會內外都有極大波動。

在同盟會成立後,孫中山把會務一並交給了黃興,自己則離開東京,奔波南洋和海外其他地方,發展同盟會,並組織國內的武裝鬥爭。

在與日本政府的《規則》進行鬥爭的同時,留在東京的一些同盟會員,特別是原屬華興會的成員由章太炎、陶成章領頭,猛烈攻擊孫中山,說他無能擔任同盟會總理;他們主張召集大會罷免孫中山的總理職務,另舉黃興擔任總理。黃興知道這個消息後,立即寫信給東京本部的負責幹部,堅決予以拒絕,並說:“孫總理德高望重。諸位如果希望革命成功,千萬不要誤會,還是一致擁護孫總理好。”這才平息了一次箭在弦上的內訌。已經歸國的秋瑾、徐錫麟謀組浙皖聯係,與去西南邊陲舉事的黃興連成一氣,雄圖半壁河山。

為抗議《規則》,激勵中國留學生“共講愛國”,陳天華在日本東京大森海灣蹈海自盡。

陳天華12月7日在蹈前寫的《絕命辭》呼喚祖國的同胞:

嗚呼!我同胞其亦知今日之中國乎?今日之中國,主權失矣,利權去矣,無在而不是悲觀……,其有一線之希望者,則在於近來留學生日多……,未始不可不轉危為安。乃近觀吾國同學者,有為之土固多,可疵可指之子亦不少。……其尤不肖者,則學問未學,品德先壞……如《朝日新聞》等直指為放縱卑劣,其輕我不遺餘地矣……惟留學生而皆放縱卑劣,則中國真亡矣!豈特亡國而已,二十世紀之後,有放縱卑劣之人種能存於世乎?鄙人心痛此言,欲我同胞時時勿忘此語,力除此四字,而做此四字之反麵--堅忍奉公,力學愛國,恐同胞不見聽而或忘之,故以身投東海,為諸君之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