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26(1 / 3)

第二十六章

小德張剛走,隆裕又接著看退位詔書,剛擦幹的淚水又如泉湧,她實在看不下去了,慢慢地從寶座上站了起來,雙手捧著退位詔書,她覺得,手中捧著的不是一張詔書,而是大清268年的江山,她實在不願意把它奉送出去,但又無可奈何。仿佛此時,清朝的9個皇帝都在責罵她,聲威顯赫的慈禧向她撲來,要撕扯她的頭發和皮肉。她身後,醇親王載灃、恭親王溥偉,在指著脊梁骨罵她。她感到萬箭穿心,站立不住,又坐下了。但剛坐下,又如坐針氈,神經質地站了起來,看了一眼在她兩側手恭立的各位大臣。大臣們似乎都變成了一頭頭猛獸,睜著一雙雙貪饞的眼睛在看著她,特別是她手裏的詔書。尤其是離她最近的胡惟德更好像正向她撲來的一隻凶狠的鷹隼。

隆裕感到極度的恐怖,這使她突然想起,她有次接見西藏王公的一位使者。那使者向她談及西藏的天葬,家人將死人的屍體放到曠野裏,引來滿天的禿鷲,它們嗅鳴著,從空中俯衝下來,啄食死者的皮肉和內髒,不到一個時辰,那屍體便被啄得無影無蹤了。……她覺得,自己現在就要變成一具即將拋到曠野裏去的死屍,任鷹隼們啄食、撕扯,多麼可怕的情景呀?她感到皮肉發疼,似乎鷹隼們錚利的爪子正攫住了她,開始用刀一般的嘴向她狠狠啄來。她“哇”地一聲痛哭起來,雙手竟死死地摳住了那紙退位詔書,不肯遞交給眼睛緊盯著詔書的胡惟德。整個大殿裏,充滿了陰毒、恐怖的氣氛,空氣似乎已經凝結,仿佛這是一座埋在地下千百年的皇室寢陵一般。

胡惟德見隆裕死死攥住詔書不肯交出來,他深怕發生意外,回去不好向袁世凱交待。因為袁和他絞盡腦汁策劃的逼宮行動,現在已到了尾聲,隻要把退位詔書拿到手,回去交給袁世凱布告全國,他的使命就算完成了。他會因清廷的壽終正寢和袁的飛黃騰達而得到更高的官位。但是,如果中途有變,隆裕拒不交出詔書,載灃和溥儀兩個死硬派再衝進來一鬧,把事情砸了鍋,把他胡惟德的腦袋砍下來,鞏怕也不能向袁世凱交差呢。隆裕此時已顧不得身份和體麵了,她死死捧著詔書,嚎啕大哭,瘋狂地呼喊著:“祖宗呀!祖宗呀……”溥儀見狀,也莫明其妙地跟著“哇哇”大哭起來。

胡惟德見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他還拿不到這份既關係到清室命運又關係到他腦袋的退位詔書,心裏急得不可開交,要不是要履行這個必不可少的手續和禮儀,他早就按捺不住心中無名之火,要奔上前去從隆裕手裏一把就把詔書奪過來,揚長而去了。他咬了咬牙,心裏罵道:“你們清室要不是有咱們老袁硬撐著,早就完他娘的蛋了,你這個娘兒們還有啥哭的!”可是,胡終究是袁的人,也學得些袁的演技,隻見她也能從眼裏硬擠出幾滴淚水,哽咽著對哭得死去活來的隆裕唯恭唯敬地奏道:

“太後,現在大局隻能如此。太後能睿明鑒遠,顧全皇室,顧全百姓,袁世凱和群臣、百姓豈有不知,絕不會辜負太後的一番慈衷善意。況且優待條件已經確定,今後必然做到五族共和。敬祈太後保重,太後放心。”

隆裕聽了,非但沒有停止哭聲,反而哭得更痛心了,雙手仍舊把那紙退位詔書捧在懷裏,生怕胡惟德突然上來搶奪而去。胡見他的善言勸說不起作用,急得兩手亂搓。站在他旁邊的民政大臣趙秉鈞見狀,忙向他使了個眼色,用手指了指衣袖裏邊。胡這才恍然大悟,進宮前趙秉鈞從袁世凱那裏拿一份孫中山發來的電報。胡急忙從袖子裏取出電報,上前一步,驚慌地奏道:

“稟太後,這裏有一份孫文發來的電報,臣該死,差點忘記奏報了……”

這一招用革命黨壓清廷之計特別靈,隆裕一聽說孫文有電報發來,便立即止住了哭聲,抽抽噎噎地問:

“孫文的電報說了些什麼?”

胡展開電報,念道:

“萬急,上海伍秩庸代表鑒:今日經參議院同意,如15日下午12點鍾以前清帝不遜位,則收回優待條件。此布。即轉北京。

總統孫文。震。

“震“是代表發電時間,即1912年3月12日,這是本日淩晨孫中山發出的電報。胡惟德念電文時,故意把這個“震”字含得震天價響。隆裕聽了,隻感到一聲霹靂蓋頂,有如一萬個雷霆從養心殿滾過,一千條閃電從眼前晃過,山崩地裂,石破天驚,殿宇傾,皇宮覆。她渾身顫震,仆地而倒,兩個隨扈太監趕忙扶住了他。但那緊緊抱在胸前的退位詔書卻“叭”地一聲,落到了地上。胡惟德趕忙過去拾起,捧在手上,大聲開讀起來:

“朕欽奉隆裕太後懿旨:‘前因民軍起事,各省響應……特命袁世凱遣員與民軍代表討論大局,議開國會公決政權。……今全國人民心欲我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議於前,北方將領亦主張於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榮,拂兆人之好惡。……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立憲共和國體。……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予與皇帝得以退位寬閑,優閑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懿歟!欽此。’”

胡惟德讀完了清帝退位的詔書,隆裕還沒有清醒過來。他不等隆裕發出退朝的命令,便帶著各位國務大臣和4名侍衛武官,手裏卷著退位的詔書,急急奔出皇宮,直奔石大人胡同之外交大樓,向袁世凱複命去了。

愛新覺羅家庭的最後一次朝儀,連同這個王朝本身就這樣宣告終結。這最後一次朝儀,也就是清王朝的葬禮。清王朝的徹底覆滅,是曆史的必然,是20世紀的中國從黑暗走向光明的開始。

黃龍旗,在一片西風殘照中徐徐降落。

末代皇帝溥儀退位。佃農的兒子孫中山實現了他一生中最大的心願。

袁世凱當然得意忘形,因為他已一步步走向大總統寶座。

2月11日,袁世凱致電南京國民政府,表示他讚成共和。

2月12日,清帝退位。統治中國268年的清帝國終於被推翻。從秦始皇以來綿延2133年的君主製度也就最後結束。

曆史,終於翻開了新的一頁。

2月13日,孫中山向臨時參議院提出辭職,推薦袁世凱繼任臨時大總統。

2月15日,南京臨時參議院進行總統選舉,以全場一致的17票補選袁世凱為臨時總統,並在通告袁世凱的電文中稱之為“世界之第二華盛頓,中華民國之第一華盛頓。”

孫中山呢?什麼也不是了。

中國資產階級的軟弱性,於此可見一斑。

嗚呼!同盟會多年的努力工作,浴血鬥爭,最終卻得到如此一個結局。

清朝皇室以後移居頤和園;原有私產為民國保護等等。這個極瑞荒謬的優待條件,孫中山感到是奇恥大辱,主張和袁妥協的黃興也認為難以接受。黃興致電伍廷芳說:“議和愈出愈奇,殊為可笑。居然仍存下大清皇帝名稱及世世相承字樣,可謂無恥已極。然而,伍廷芳、汪精衛卻說保留帝號不過是虛名,“議和目的已達,其他枝節可以從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