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25(1 / 3)

第二十五章

袁望了奕匡一眼,十分神秘地說:“王爺聽說過麼?北京街頭到處都貼著比信箋稍小的一種說貼,上邊盡寫著:“先刺良弼,再炸鐵良,二良不死,滿虜不亡,這……可是真的?”

“啊!”袁的話驚得奕匡差點把反蓋碗給摔了,大半碗熱茶潑在左手上,燙得他十分狼狽。

袁的皮肉繃得緊緊的,露出十分驚懼恐怖的表情說:

“這北京城從裏到外都埋伏著革命黨,實在難以安身,不知哪天又有幾顆炸彈朝你我頭上擲來呀!我想勞請王爺回稟太後,世凱無能維持內閣,請準辭職,我好回彰德鄉下,還是當我的漁翁去吧!”

“項城(袁的字),你萬萬不能離開京城呀,這個局麵朝廷還得賴你來維持。”奕匡拉住老袁的臂膀,深怕他一甩手,真的走了似的。接著他趕忙取出那份清帝退位的優待條件來,對袁說:“太後看過了,別的沒說什麼,隻是這一條,民軍主張禁衛軍歸民國陸軍部編製。太後說:‘既是要將禁衛軍歸民國陸軍部編製,則如何編製,將來係陸軍部之自由,豈能擔保不被解散?’這……你看怎麼辦?”

袁明白,隆裕太後對清帝退位還沒下決心,還想在這些枝節問題上討價還價,能推一天算一天。他知道,這樣拖下去,對於他取得民國總統的桂冠是很不利的,因為時間一久,南京臨時政府日益鞏固,一旦他們取得了外國的承認和貸款,那民軍就如虎添翼,勢不可擋,到那時,別說總統當不成,說不定還要成階下囚。但他又不能一語道破天機,於是對奕匡說:“王爺明晨上奏,不妨主張加‘額數俸餉仍如其歸’8個字,表示為一種保證,可令禁衛軍官兵安心,諒民軍也不會不答應的。”

“好,好。”奕匡點了點頭,用那隻幹瘦的右手,捏了捏太陽穴。

袁接著說:“眼下的時勢,王爺一定是非常明白的,南方民軍正在北伐,其勢如利刀破水竹,秋風掃落葉,我北洋軍難以武力抗衡。而且北方軍心民心動蕩,京師不穩,為清室和滿人的安全計,自以清帝退位為上策。”他指著退位優待條件說:“你看,這南方認可了的退位條件,已經十分優厚了!”

這是1911年1月18日,隆裕太後陪著溥儀早朝時,全體國務大臣合詞密奏朝廷:“(威脅地)讀法蘭西革命之史,如能早順輿情,可至路易之子孫,靡有子遺也。民軍所爭者政體而非君位,所欲者共和而非宗社,我皇太後、皇上何宗廟之震驚,何忍乘輿之出狩,必能俯鑒大勢,以順民心。”

1月19日一早,太監們便在殿外候著。不一會兒,隆裕太後就帶著6歲的小皇帝溥儀來了。溥儀被打扮了一番,身穿小小龍袍,頭戴珠頂皇冠,掛了一串朝珠。隆裕太後領著溥儀,來到香案前,十分虔誠地上了香,然後跪下叩頭。叩完頭,歇了一會,進來兩個“薩滿太太”(薩滿教巫祝)。兩個薩滿太太身穿繡花長袍,頭戴鈿子,足登繡花厚底鞋,一個彈起了弓弦,另一個腰係絲絛,手舞足蹈地跳了半天神,欲保大清社稷不亡。

奕匡看此情景,倒好像給彌留的人跳神一樣,陡然心酸。但是,他又能做什麼呢?

奕匡慢慢地支著椅子扶手站起來,默默地走到窗邊,失神的目光望著窗外蒙朧中的紫禁城,合掌作揖,哽咽著說:“祖宗啊!看來,也隻好這樣了……”

袁嘴角泄出一絲奸笑,牛眼圓睜,射出惡狠狠的凶光,一直盯著這個親王的背影。

奕匡回到坤寧宮,看到一派大廈將傾的淒涼景象。

坤寧宮的殿外東南角立著一根楠木神杆,上麵有一個石碗,內置五穀雜糧,是供神鳥們吃的。坤寧宮的西暖宮,供著滿人信奉的薩滿神。殿內的東牆上供著灶神和關聖帝君的牌子,西牆上掛著一個白布袋,內裝一麵石鏡和一個似人非人的小銅像。清廷祖先努爾哈赤的祖父和父親被尼堪外蘭部落所殺,是努爾哈赤用一個白布口袋把屍骨背回的,後代子孫為了表示悼念祖先,就做了白布口袋掛起來供奉。正殿當中還有兩張長桌,上置銅鈴鐺、琵琶、三弦、大鼓、搖板、檀板、神刀、神剪等物。

兩個“薩滿太太”身掛成串的銅鈴鐺,一手拿著搖鼓,一手拿著檀板,丁丁當當地跳了起來,從中央又跳向四方,口裏不停地用滿文喃喃歌唱,向天地神靈和列祖列宗祈求保佑。

隆裕太後兩手合十,閉目默念:“太祖高皇帝,聖祖仁皇帝,德宗景皇帝……”

溥儀看著那兩個又唱又跳的“薩滿太太”,頗覺有趣,兩隻小手,也跟著鼓樂晃動,急得站在殿外的太監一個勁地抓耳搔腮,不知如何是好。幸好這祈神的儀式不久便結束了。隆裕太後拉著溥儀在香案前又虔誠地叩了頭,這才從殿內走出來。未了,隆裕太後又回頭望了牆上掛著的白口袋,悲淚橫流。

今天,她要召開最後一次禦前會議,這是決定清室命運的一次重大會議,也許今生今世她召集這樣的會議就是最後一次了……想起這些,她心膽欲裂。

昨天晚上,她輾轉難眠,聽著宮中淒淒的聲聲更鼓遠遠傳來,北風蕭蕭令人心驚,床頭前方那高台蠟燭忽暗忽明,心頭無限惆悵、悲戚。在昏昏沉沉之中,忽見那門猛地被推開了,嘻嘻哈哈地奔進來兩個小皇帝,她抬頭睜眼一看,左邊的那個是清朝開國皇帝順治,右邊的就是溥儀。兩個小皇帝在她床前站了一會兒,又手挽著手地去了。隆裕太後急忙伸手去拉,抓了個空,才驚醒過來。腦子裏久久平靜不下,沉思良久,突然醒悟過來:開國的太祖皇帝是6歲登基,今年宣統溥儀也正好是6歲。巧啊!剛才豈不是太祖高皇帝來拉著他這第十代皇孫去了?大清的江山從6歲皇帝開國,傳到第十代的又是一個6歲皇帝,怕是帝王的靈氣已經耗盡了。不要說她隆裕太後,就是以武功、文治開創清朝盛世的康熙乾隆兩位皇祖再生,怕也無回天之力了。想到這裏,她心中稍許得到慰藉。她覺得,將來她晏駕之後見到列祖列宗,便也可以心安理得了。因為方才的小夢證實了:大清的江山,是開國時就由聖祖高皇帝欽定了的,268年,不多不少整傳10代,可不是由她隆裕斷送的,祖宗也怨不了她啊!想到這些,隆裕太後感到寬心了,慢慢又合上了眼睛。一直繃得很緊的神經,也漸漸鬆馳了下來。

可是,隨著一陣慘慘陰風,那隻高台蠟燭搖搖曳曳,她睜開眼睛,突然看見她的丈夫--光緒皇帝站在她的床前。光緒臉色蒼白,神情淒慘,兩隻眼睛死死地狠狠地盯著她。停了好一會,他才厲聲問道:“我留在硯台盒裏的朱筆手諭,你看到了嗎?”她這才猛然想起,光緒臨終前確實在他的硯台盒裏留下了“必殺袁世凱”5個禦筆朱批大字的手諭。她把光緒的親筆手諭即交載灃處理。可是載灃猶豫不決,最後讓袁自行稱病辭職,回籍養病,輕易就放走了袁。現在,光緒帝追查此事,她如何交待得了?她正戰戰兢兢地不知怎麼回答時,光緒逼上一步,揮起寒光閃閃的青龍寶劍,聲色俱厲地喝道:“大清的江山,要落在袁世凱的手上了!你,你……乃是無能之女流,賣國之阿鬥,我今夜先斬了你,再去找袁世凱算賬!”說罷,一劍向她劈來,她“哎呀”地驚叫一聲,嚇得渾身冷汗淋漓……在寢宮外“坐更”侍候的那些宮女、太監們,聞聲一個個驚怕不已,慌忙來到床前,跪下給太後請安。太後掙紮著欠起身來,有氣無力地吩咐:“快……快去把……把小德張給我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