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走了一段路後,背麻布的樵夫望見林中閃閃發光,待走近一看,地上竟然散落著數壇黃金,心想這下真的發財了,趕快讓同伴放下肩頭的棉花,改用挑柴的扁擔挑黃金。他同伴仍是那套不願丟下棉花,以免枉費辛苦的論調,並且懷疑那些黃金不是真的,勸他不要白費力氣,免得到頭來一場空歡喜。
發現黃金的樵夫隻好自己挑了兩壇黃金,和背棉花的夥伴繼續趕路。走到山下時,突然下了一場大雨,兩人在空曠處被淋了個濕透。更不幸的是,背棉花的樵夫背上的大包棉花吸飽了雨水,重得已經完全背不動了,那樵夫迫不得已,隻好丟下一路辛苦舍不得放棄的棉花,空著手和挑金的同伴回家去。
在很多時候,我們要學會放棄固執,變通行事。一個機智的人可以靈活運用一切他所知的事物,還可巧妙地運用他並不了解的事物。能在恰當的時間內把應做的事情處理好,這不僅是機智的體現,更是人性藝術的表現。
有兩個和尚決定從一座廟走到另一座廟。他們走了一段路之後,遇到了一條河,由於一陣暴雨,河上的橋被衝走了,但河水已在消退。他們知道可以涉水而過。這時,一位漂亮的婦人正好走到河邊,她說有急事必須過河,但她怕被河水衝走。第一個和尚立刻背起婦人,涉水過河,把她安全送到對岸,第二個和尚接著順利渡河。
兩個和尚默不作聲地走了好幾裏路。第二個和尚突然對第一個和尚說:
“我們和尚是絕對不能近女色的,剛才你為何犯戒背那婦人過河呢?”和尚淡淡地回答:“普度眾生,不分男女老少。”
有許多滿懷雄心壯誌的人毅力都很堅強,但是由於不會進行新的嚐試,因而無法成功。人要堅持自己的目標,不要猶豫不前,但也不能太生硬,不知變通。如果一種方法不能幫你解決問題的話,那就嚐試另一種方式吧。
那些百折不撓,牢牢掌握住目標的人,都已經具備了成功的要素。如果把靈活的做事方法和你的毅力相結合,便更容易獲得期望的結果。每當你做事遇阻的時候,告訴自己“總會有別的辦法可以辦到”。那麼你的未來就會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智慧之源
為人處世,要審時度勢,善於根據不同情況進行不同的應變,不拘泥於成規,要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靈活變通地運用自己的智慧去解決問題,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動靜自如,不為突發的事變所震懾。遇到複雜難解的問題,若一味思想僵硬、守舊,而不根據事情的變化有所改變的話,必然要追悔莫及。
學會拿得起放得下
我們常說一個人要拿得起,放得下。而在付諸行動時,“拿得起”容易,“放得下”卻難。所謂“放得下”,是指心理狀態,就是遇到“千斤重擔壓心頭”時能把心理上的重壓卸掉,使之輕鬆自如。生活中不順心事十有八九,要做到事事順心,就要拿得起放得下,不愉快的事讓它過去,不放在心上。
佛家的智慧告訴我們: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心地善良、胸襟開闊等良好的品性,才是健康長壽之本。貪圖小便宜,終究是要吃大虧的。
縱觀一個人的人生道路,大都呈波浪起伏、凹凸不平之狀,難怪乎古人要說“變故在斯須,百年誰能持”了。有一個叫秦裕的奧運會柔道金牌得主,在連續獲得203場勝利之後卻突然宣布退役,而那時他才28歲,因此引起很多人的猜測,以為他出了什麼問題。其實不然,秦裕是明智的,因為他感覺到自己運動的巔峰狀態已是明日黃花而以往那種求勝的意誌也迅速落潮,這才主動宣布撤退,去當了教練。應該說,秦裕的選擇雖然若有所失,甚至有些無奈,然而,從長遠來看,卻也是一種如釋重負、坦然平和的選擇,比起那種硬充好漢者來說,他是英雄,因為他畢竟是消失於人生最高處的亮點上,給世人留下的畢竟是一個微笑。
辯證法告訴我們:有得必有失,有失才有得。“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揭示了一個亙古不變的真理。有得必然有失,有失必然有得。有“體操王子”美譽的李寧,退出體壇後選擇了辦實業的道路,不也取得了令人稱羨的成功嗎?如同一切時髦的東西都會過時一樣,一切的榮耀或巔峰狀態也都會被拋到身後或煙消雲散的。
因此,做一個明智的人,既然“拿得起”那頗有分量的光環,也同樣應當“放得下”它,從而使自己步入柳暗花明的新天地,做出另一種有意義的選擇。這樣,我們又有什麼惆悵或遺憾的呢?
智慧之源
要想事事順心,就必須學會拿得起放得下。放棄是一種睿智,它可以放飛心靈,可以還原本性,使你真實地享受人生;放棄是一種選擇,沒有明智的放棄就沒有輝煌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