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突破瓶頸的製約(1)(3 / 3)

換個角度看問題

人生之路千萬條,要想取得事業上的輝煌,向自己的目標進發,就必須大膽地多方位地探索、不盲從、不隨俗,要對傳統思維方式中錯誤的、陳腐的東西進行舍棄,要以全新的角度,去解決目標所遇到的問題。當改變不了這個世界的時候,就必須克服困難改變自己。拿星巴克的一個例子來看:

近些年,星巴克把他的觸角伸到了世界各地,但是作為咖啡店來講,想大範圍地推廣是非常困難的,但有困難不可怕,怕的就是固守陳規,按照常規的思維去辦事。然而恰恰星巴克沒有這樣,他們憑借企業獨創性的思維和獨特的經營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並迅速搶占了咖啡店在世界的市場。

其實即使是同一種的咖啡,如果調製比例不同,其味道也會有差異。不同的咖啡調製師做出來的咖啡,味道也不盡相同。從某種程度上說,咖啡的調製是有特定方法的。但是一般來講,咖啡調製時都是根據自己的經驗和感覺來調製,因此想要咖啡的味道達到標準化,有很大的困難。就算在同一家咖啡店,不同的咖啡調製師做出來的咖啡味道也有可能不同,更何況要讓那麼多家店的咖啡都保持同一種味道,其難度可想而知。

在同一品牌的咖啡店,點同一種咖啡卻喝出不同的味道,自然就會有顧客對此表示不滿。為了誠懇地接受顧客提出的寶貴意見,進一步改善咖啡味道的標準化體係,星巴克想出了在咖啡杯上標出原料配比刻度的好辦法。於是在星巴克,他們推出了不同於其他咖啡店的、有綠色刻度的標準咖啡杯,一進入市場就贏得了成功。隻要有了刻度,咖啡調製師就可以按照標尺調製咖啡,而咖啡的味道的標準化自然就能實現。例如在調製冰咖啡時,第一標線是牛奶,第二標線是咖啡,最後是冰塊,等等。

標有刻度的杯子是其他任何店都沒有的,是星巴克獨一無二的設想。因為有了這個辦法,世界各地的咖啡店調製出的咖啡味道都能達到一致的目標才得以實現。顧客無論在哪裏都能品嚐到自己喜愛的同一口味的咖啡。

想讓商品暢銷,就必須致力於開發顧客需要的產品。而不是改變顧客的態度和口味,而作為企業應該從產品策劃階段就開始聽取消費者的建議,並且采取積極行動,組成創意開發團隊,用心研究消費者的喜好。正如星巴克董事長霍華德·舒爾茨所說:“我們喜歡打破常規。”舒爾茨很清楚地認識到,雖然星巴克現在處於領先位置,但是要保持領先,就必須不斷創新,堅持投顧客所好,這樣才能創造良好的業績。事實上星巴克也的確是這樣做的,所以他們成功了。

而麥當勞之所以能從小規模的私營企業發展成今天規模如此龐大的成功的大型跨國企業,正是因為在激烈的競爭中擁有自己獨創性的產品和服務標準。因此,不能盲目地跟著別人走,而應該另辟蹊徑去打開世界市場。

而對於個人來講,在通往自己的理想目標的征途上,人生之路千萬條,要想取得事業上的輝煌,向自己的目標進發,向更大的目標的挑戰,就必須大膽地多方位地探索,應用現代的思維方式,不盲從、不隨俗,在探索問題時,要對傳統思維方式中錯誤的、陳腐的東西進行舍棄,不可一條道走到黑。

穆罕默德說:“堅定的信念足以移山。”有人刁難他說:“那麼現在請您把山移走。”穆罕默德隻好應承說:“某月某日,我令山移走。”到了那天,山沒有動靜。穆罕默德一點也不驚慌,神態自若地說:“山呀,你要移動,你要過來。”說了許多次,山還沒有動靜。穆罕默德又一點也不驚慌,神態自若地說:“假如山要移動,大家都會被壓死。神愛世人,所以不讓它出來。雖然山不來,我卻可接近它。”

這段話意在說明:對於無法實現的目標,改變已是不可能了,但這並無意味著絕路,此時,請你嚐試著改變自己。這也就是所謂的運用逆向思維來解決問題。所謂逆向思維,就是突破傳統性思維方式,對事對物反過來想一想,以達到創造機會的目的。所以我們可以戲稱這種善於逆向思維的人為“反動派”。有逆向性思維的人,在生活中的表現常常令人稱奇,“他為什麼會想到這樣子呢?”

相傳北宋史學家司馬光,童年時代就常常表現的聰明過人。有一天,司馬光和許多小孩一起在一個大花園中玩耍,有一個小孩在爬假山時,腳下一滑,跌進了假山下一口有大人高的盛滿水的大花缸中。別的孩子一見,個個驚慌失措,呼叫著四散而逃。而司馬光見狀,卻不慌不忙,搬起一塊大石頭,狠命地朝大花缸砸了過去。水缸被砸破了,水嘩嘩地流光了,落水孩子終於得救了。按照通常的做法,小孩落水,都是采用從水中將之抱起來的“傳統救法”,而司馬光卻一反常規,用砸缸救人的辦法救出了小孩。因為根據當時情況,還沒有人能一下子從大花缸裏抱起落水的孩子,雖然花缸被砸破了,但卻達到了迅速救人的目的。司馬光采取這種救人方法就是依靠逆向思維來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