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一個角度看問題,往往能夠帶來新鮮的感覺,帶來另一種分析結果,甚至改變自己的思維和判斷,讓自己的工作、生活充滿活力。有些複雜的事物,你換一個角度去觀察,它就會變得簡單明了。所以,換一個角度看問題,往往能夠帶來思維和分析方式的“升華”。
王凱因病住院做手術,結果第一次手術失敗,原因是主刀大夫居然是個實習生,第一次握刀,可能由於緊張或者技術不精而導致這個結果。大家都到醫院看望,對醫院的行徑感到憤憤不平,有出主意狀告醫院的,有建議轉院的,也有建議賠償的。王凱心情沉重,躺在病床上一言不發,眉頭緊皺。
他的一個朋友對他說:“沒關係,就在這裏做第二次手術,第一次手術失敗了,醫院肯定要高度重視,派一名業務骨幹給你主刀,而且對你肯定會特別精心護理,手術肯定能圓滿成功。”王凱聽了,眼睛一亮,微微點頭,同意了朋友的建議。果然,醫院在第二次手術時請來了省裏著名的專家來親自主刀,結果非常成功。
我們看問題的時候往往隻善於從習慣的角度出發,而不善於轉換位置,因為我們腦子裏充滿了定向思維。就像在腦筋急轉彎裏問1+1在什麼情況下不等於2?很多人都會說1+1在什麼情況下都得等於2。正確答案是,在算锘的情況下1+1不等於2。這個簡單的急轉彎問題,揭示了非常深刻的道理。
如果按照一般的角度看問題,1+1鐵定等於2,但如果跳出了這個思維定式,答案就會出現另一種情形。當一個人的思路受到束縛時,往往不能十分清楚地找尋到一切問題的根源——邏輯。要想找到邏輯,就要跳出習慣上的桎梏,避開思路上的習慣,換一個角度來思考問題。當你思考問題時,不妨也可以“避開大路,潛入小徑”,也就是說,躲開那些熱門的問題,而把眼光轉向那些不被人們重視的角落。一條發展道路被封死了,不必絕望。如果能夠在新的發展道路上全力以赴,那麼,取得巨大的成功,也並非異想天開。
俗語說得好,“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什麼導致不幸、什麼產生幸福,不可預知。因此,不論在什麼時候,一定不要絕望。挫折和困難正孕育著將來取得成功的種子。有一位老師曾經做過這樣一個試驗,他在白板上點了一個黑點。然後,他問班上的學生說:“這是什麼?”大家都異口同聲說:“一個黑點。”老師故作驚訝地說:“隻有一個黑點嗎?這麼大的白板大家都沒有看見嗎?”這個實驗說明了,每個人身上都有優點和缺點,但是你看到的是哪些呢?是否隻看到別人身上的黑點,卻忽略了他擁有了一大片的白板(優點)?
這就像人們在尋求幸福的同時,常常以遠離幸福的“消極”式思維處理問題。
把事情往壞的發展方向想象、往“消極”方向考慮,結果必然是不斷地感到不平、不滿、擔心、恐懼,最後因積鬱成疾而將身體搞垮,而且,還哀歎什麼“為什麼隻有我一個人如此之不幸、如此之困苦呢?”。一個人在漫長的一生中,會遭遇各種各樣的危機,這時,如果對未來感到絕望以致灰心喪氣、一蹶而不振的話,那麼你再也無法爬起來。隻要換一個角度去看問題,你就會發現每個人必定有很多的優點,你會有更多新的發現。
智慧之源
在危機時感到絕望,原因在於對自己的能力評價過低,不能夠把事情往好的發展趨勢上考慮。這種消極式思維法,無法令人產生出衝破銅牆鐵壁的強大的能量。因此,不要簡單地認為挫折、疾病這些人生中遭遇的各種危機都是令人討厭的,應該換一個角度來思考這一問題。你一定要相信,人生中每一次經曆都具有某種深刻的含義,所以,即使看上去是“負”麵的事情,也應該往“積極”的發展方向去設想。
轉變思路,出奇製勝
當我們麵對新知識、新事物或新創意時,千萬別拒之於千裏之外,應該將你的思路打開,接受新知識、新事物。一個奇妙的想法,一個小小的改變,往往會引起意料不到的效果。
縱觀商業發展的曆史,很多成功的企業,究其經營的秘訣,無不是靠推陳出新製勝。尤其是從20世紀中後期以來,市場競爭異常激烈,推陳出新作為經營方法和競爭手段更是赫然在目。發展的契機總是伴隨著獨創的頭腦而來的,獨創並不是高深莫測的神秘的東西,關鍵是我們要有這種獨創的意識。
鬆下幸之助是由生產電插頭起家的,助創業之初,由於插頭的性能不好,產品的銷路大受影響,不多久,他就陷入三餐難繼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