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襄陽城潛龍遭忌 峴首山巧闖山門(1 / 3)

吃完了,慕容延釗站立身來,用空葫蘆裝了一壺潭水,仰頭喝了起來,說道:“看來洛陽城是進不去了,我準備先回太原,之後再做商議……”還沒有說完,韓令坤就搶先說話了:“我在來洛陽的途中,就聽沿途的百姓說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已經在太原自立為王,公開與遼軍對抗,天下的英雄豪傑紛紛歸附於他,不如咱們也一起投奔他算了。我就不相信,憑借咱們的武藝,會沒有錦繡前程嗎?”

“此事愚兄也有所耳聞!那劉知遠稱帝,雖未改晉國國號,但心術不正,必有私圖;且此人獐頭鼠目,實非明主。倒是他手下有一員最信任的大將,名喚郭威,勇武而多謀略,更兼寬厚容人,甚得人心。所謂良禽擇木而棲,我輩真要投軍,也須投在郭威將軍麾下,方是良策。”

瞥見趙匡胤麵露沉思之色,慕容延釗走過去拍拍他的肩膀,慢慢說道:“三弟,方今韃子入侵,中原紛攘,你我兄弟,正該奮發砥礪,馳騁疆場。愚兄以為,我三人莫若前往太原,效力郭威將軍帳下。你看如何?”

趙匡胤抬起頭來,麵色凝重地說:“兩位賢兄所言極是。小弟雖駑鈍,卻也素懷報國之願、建功之心,本當隨兩位兄長前往太原。隻是小弟有一事未了,恕我不能同行。”

“不知三弟有何事?”兩人異口同聲問道。

“家父從軍在外,已數年未歸,杳無音信。前幾日聽人說,他在襄陽王彥超軍中。小弟須先趕往襄陽,見過家父,然後再赴太原,與兩位兄長會合。來去不過兩三個月時間,不知這樣可好?”

兩人見他去意頗堅,況且探望父親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也就不再多勸,說道:“好,三弟,那就一言為定,我們在太原等你。”

“另外還有一件事情要煩勞兩位兄長,如果遼兵已經北歸的話,請兩位設法去洛陽夾馬營小弟家中報個信,以免家人掛懷。拜托了。”

“賢弟放心,我們一定盡快通知你的家人。隻是你孤身一人南行,定要加倍謹慎。你要速去速回,你我兄弟早日相聚太原。到時我們再為你接風,把盞盡歡。”

夕陽西沉,暮色漸濃,剛剛結為兄弟的三人,各自上馬遠行……

趙匡胤辭別兩位義兄,一路晝伏夜行,盡量避開官道,抵達襄陽城下時,已經是三月底了。襄陽地處荊楚上遊,東瞰吳越,西控川陝,南蔽荊衡,北接宛洛,檀溪帶其西,峴山亙其南,漢水環縈,樊城對峙,堪稱南北之通衢,中原之門戶。

趙匡胤牽著馬,從城東的陽春門進了城。隻見城門內街道寬闊,店鋪林立,人來人往,顯得十分繁華,簡直可與戰前的洛陽相媲美。時已黃昏,人困馬乏,須找個客店安頓下來。他沿著街道往前走,四下張望,一抬眼看到“悅來客棧”的匾額,便走了進去。

“客官,住店嗎?”小夥計早已笑臉迎上。趙匡胤要了一間客房,交代夥計將赤褐馬牽到後麵的馬廄裏好生喂養,自己要了一壺酒,自斟自飲起來。心裏正盤算著如何打聽父親的消息,忽聽鄰桌有人說:“陳二哥,你聽說了嗎?遼主耶律德光已經率軍北歸啦!”

“這誰不知道?據說遼兵臨走之前大屠相州,城中男子被殺得盡數不留,年輕婦女一概虜去,全城隻剩下幾百口人呢!那耶律賊真是作孽!”

“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此話真是半點不虛,前幾天耶律德光在沙胡林一命嗚呼,真是報應不爽啊!”

聽到這裏,趙匡胤長籲了一口氣,抓起酒壺,昂頭將剩下的酒一飲而盡,隨即高喊:“小二,拿酒來!”

小二趕緊過來添滿酒。剛要離開,趙匡胤一把抓著他的手,將他按在凳子上,道:“在下請你喝酒,能否賞臉?”

“客官,你這是……”小二一臉惶惑。

這襄陽地區民風剽悍,好鬥輕生,動輒刀劍相向,借酒鬧事更是家常便飯,所以小二一看趙匡胤的架勢,立即驚懼不安起來。

“掌櫃的,不必擔心,在下並無惡意。”趙匡胤見他害怕,便鬆開手,“請你喝酒不過兩個原因,一則為遼兵北撤和耶律賊暴死;二則在下要向你打聽一件事。”

“客官所問何事?”

“襄陽防禦史王彥超將軍的衙署在何處?你是否知道他手下有一位叫趙弘殷的軍將?”

“防禦史衙署設在城東南魁星樓旁邊,離這裏不遠。至於趙弘殷,請恕老朽見識短淺,確是不曾聽說。不過,這也容易,客官去防禦史衙署一問便知。”那小二轉身剛要走,忽然又轉過身來,拍拍腦袋說:“你瞧,我差點忘了。防禦史衙署有位姓王的將軍,每天都要來小店喝兩杯。客官明日問他便可知曉了。”

第二天早上,趙匡胤醒來已是日上三竿了,那位王將軍會麵,便趕緊穿衣洗漱,走下樓去。

剛走到桌旁坐定,便聽到店中夥計在高喊:快裏邊請!忽然記起今天要與王將軍,你來啦。

趙匡胤一抬頭,一位身著戎裝的軍將正大步走了進來,大聲喚道:“掌櫃的,快叫廚房弄幾個小菜過來!”這軍將約莫二十三四歲年紀,瘦高個子,雙臂奇長,鷹鉤鼻,黃眼眸,兩頰如刀削,眉宇間流露出一股凶悍驕矜之氣,一看便知是遼西一帶漢人與胡人的混血種。

夥計緊步走過來,彎腰將他引到趙匡胤的桌旁,滿臉堆笑地說:“王將軍,你這邊坐。這位客官想向你打聽個人。兩位慢聊!”

趙匡胤站起身,雙手抱拳做了個禮。

“這位兄台如何稱呼?不知欲向在下打聽何人?”眼見麵前這個年輕人氣宇軒昂,那軍將的驕矜之氣,不覺減了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