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皇子頑劣不成統 太祖怒言結姻親(1 / 3)

趙匡胤望著自己的兒子,心中一陣劇痛,這痛中有失望,也有氣憤,指著跪在地上的他嚴厲嗬斥道:“你身為皇子,不認真學習文武,竟然做出這樣的荒唐事來,成何體統?”

德昭抬起頭看啦父親一眼,甕聲甕氣地答道:“整天待在皇宮中,學文習武,也是無處施展,學它有什麼用啊!”

“胡說!隻要能夠學到真本事,又怎會發愁無處施展?你生在帝王家,將來要靠你支撐社稷江山,你這樣讓朕怎麼能放心呢?朕在你這樣的年紀的時候,早已經文韜武略兼備,名震一方了!”

“兒臣雖為皇子,卻既無名分,又無行動自由。宮牆之內,彈丸之地,豈能如父皇一般有所作為?”德昭依然不服氣。

“你……你還敢頂撞朕!”趙匡胤氣得渾身發抖,掄起巴掌就要扇過去。宋貴妃見狀,連忙上前攔住趙匡胤:“皇上,德昭年紀還小,不懂事,慢慢調教,自會走上正途的。”接著,她又轉過身說,“德昭,快起來,給父皇認個錯,趕緊回去好好讀書!”說罷,衝德昭使個眼色,示意他快走。

誰知德昭根本不領她的情。自從細君去世,德昭就恨死了宋貴妃。在他看來,假如不是她迷住父皇,惹細君娘生氣,細君娘就不會那麼傷心絕望,這麼早地離他而去。他有時真恨不得殺了宋貴妃。

見宋貴妃為自己開脫,他心中罵道:“假仁假義的狐狸精!”抬頭瞪了她一眼,爬起來對趙匡胤說:“兒臣糊塗,有負父皇厚望。今後再也不敢了!”言罷揚長而去。

趙匡胤仰首望天,那張國字臉在冬日下顯得無奈而疲憊,喟然長歎:“出了這等冤孽,真是皇家之不幸啊!”

趙匡胤無心再散步,默默轉身回去。一路想著這些年來,綺雲死得早,德昭天性玩劣,加上從小祖母杜氏的嬌慣,自己也不便多管。後來杜氏、細君相繼去世,自己則忙於政務,根本沒有多餘的精力來管教他。誰料數年過去,他竟變成了這等不成器的模樣。

宋貴妃見趙匡胤眉頭緊鎖,悶悶不樂,知道他還在為剛才的事生氣,開口勸道:“皇上,德昭也有他的苦衷。依曆朝慣例,皇子十八歲出閣,或立為太子,或授予官職,可他無一名分。這麼一個大男人,獨身居於宮中,焉能不做出荒唐事來?”停了一會兒,她又說:“皇上,不如讓德昭成親,興許能使他收心呢!”

趙匡胤聽了,眼睛一亮:“對,此法甚佳,倒不妨一試!”

皇上要為德昭選妃的消息,迅速傳遍了京城,那些官宦人家,紛紛打起了結親的主意。盡管有傳言說,太後遺命,叫皇上將來傳位於其弟趙光義,但皇上這邊卻一直沒有什麼表示。現在德昭已長大成人,又是皇上的獨子,若能嫁給他不是明擺著要當未來的皇後娘娘嗎?退一步說,即使德昭做不成皇帝,也是現成的皇親國戚啊!

正因為此事非同尋常,直接關係到家族的興衰榮辱,那些閨中有待嫁之女的大臣,或打探內情,或暗中托人,紛紛在這門親事上動腦筋。其中心情最為迫切、用心最為良苦的,便是集賢殿學士盧多遜。

盧多遜的府邸在開封城西北的封丘門邊,從外表上看,一點兒也不豪華,甚至看上去頗為寒酸。其實,盧家世代習儒亦兼經商,早已積聚了巨額的金銀,但盧多遜為人城府頗深,當然深諳財不外露的道理。

長子盧端,見朝中大臣多數華居廣舍,竟相奢糜,對父親的做法頗為不滿。盧多遜告誡他說:“金銀久貯亦不得腐爛,何苦露財鬥富,招致朝廷疑忌、同僚側目呢?”

盧多遜有個獨生女兒,名叫盧萍,年方十六歲,相貌平平,不過身材婀娜,凹凸有致,頗有些風韻。因為有了這個女兒,近來盧多遜頗費了一番苦心。

這天下朝後,回到家裏,便與妻子袁氏商量道:“皇上要選兒妃,我家萍兒如能選上,那可是盧家無上的榮耀啊!”

袁氏一聽睜大了眼睛:“你說萍兒?別做這個大夢了!盧家又不是什麼簪纓世族,萍兒也不是什麼天姿國色,哪裏輪得到她!”

盧多遜眨了眨那雙狡黠的眼睛,不慌不忙地說:“那也不盡然。皇上急於辦成此事,故選擇的範圍,隻限定在京城五品以上的大臣之家……”

“即使如此,那也不下三千之眾!”袁氏打斷他的話。

“你別急啊!這三千大臣之中,或本無女兒,或年紀不相配,餘下的不過三百。若再除去相貌甚差者、不識書理者,數量也就很有限了。據我的了解分析,也隻有那陶穀、潘美兩家女兒在萍兒之上。”

“皇子妃隻要一個,萍兒排在第三,那也沒有希望啊!”

盧多遜笑了笑,胸有成竹地說:“事在人為,隻不過要多花些金銀。你可不要心疼啊!娘子想想,隻要萍兒進宮,金銀珠寶還會少了你的嗎?”

袁氏也是貪財之人,見丈夫說得頭頭是道,也連連點點頭道:“隻是不要花冤枉錢才好。相公,你打算怎麼辦呢?”

“求張公公和花蕊夫人幫忙。”盧多遜回答。

那張公公乃大內總管,與盧多遜是老鄉,同為懷州人氏,很小就淨身入宮為太監,曆後晉、後漢、後周,接著又是宋朝,也不知伺候過多少皇室成員。誰也不知道他確切的年齡,看上去約五十歲。

張公公憑著幾十年練就的察顏觀色、謹慎圓滑的本領,處理宮中各類事務老成幹練,終於獲得了趙匡胤的賞識,當上了大內總管。雖說這個職務僅為五品,級別不高,名聲也無法與朝官相比,卻十分重要。大凡皇宮內的物質供應、膳食安排、嬪妃起居等大小內務,除警衛之外,一概為其管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