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章(2 / 3)

姓鄭的年輕人有一天對著樹洞講出秘密:別人穿越遇到的都是斷代王朝,我卻撞到了古代通史。這下可以好好調教幾大王朝,使古代史重新演繹一遍。造化,造化,這都是造化弄人啊!

……

在清朝攻進京師,還沒有派兵南下,六大王朝還沒有建立的間隙,了一件足以改變整個事件的小事。

京師南部的大名府有一個商行,由幾十名商戶組成,主要鍛造農具、兵器等鐵器。商戶推舉最大的一戶鐵匠鄭家臣擔任商行行頭。此人目光高遠,要求嚴格,使商行的鐵器好用又耐用,遠銷附近幾個省府,成為鄉間的走俏貨。

因大名府鄰近京師,鄭家臣通過中間人搭橋,與駐守京師的都督搭上線,幫助明朝駐軍修理兵器槍械,隻收取一些微薄的利潤。

兵器總要保養,給誰不是一樣的修理?一些明朝官員樂意順水人情,私自留下部分兵械讓商行修理。商行收取費用還是次要的,主要是想得到明朝的支持和通融,以此為契機,使經營順水順風,擴大影響麵兒。

在商行行頭鄭家臣帶領下,商行獲得好名聲,賺下了巨量金銀。附近百姓也被喚去作工匠,跟著賺錢發財。提起鄭家臣,大名府附近五十裏的百姓沒有不知道他的名字的。

李自成攻取京師以後,商行與明廷失去聯係而損失巨大。本以為清軍定鼎京師,將會給商戶一個寬鬆的經營環境,直到清朝突然下令不許在城內經商,這些商戶發現願望全部落空。

於是,幾十名商戶滿肚子意見牢騷,聚到一起商議對策,行頭鄭家臣出外辦事沒參與。群龍無首下,幾十個人幾十個主意,吵鬧一天也沒定下一個鏗鏘的調調。

吵到最後大家才發現行頭不在,隻好各回各家,焦灼等待鄭家臣回來。三天以後,聽說行頭辦事歸來,幾十名商戶連夜趕到鄭家臣家中。

到家不久的鄭家臣,與兒子鄭封和懷孕的妻子梅玉茹正在悠然喝茶,旁邊站著一群仆從小心侍候。

幾十名商戶沒頭沒腦撞進來,一臉頹相站在廳堂上。

一名商戶張小寶是急躁脾氣,一進門大聲吼起來:“京師淪陷,清廷不讓做生意,不服的商戶要麼殺要麼流放。火燒屁股了都,你還有心思喝茶!幫大家拿個主意,趕緊的!”

一幫人也紛紛嚷叫鄭家臣拿個主見。

身懷六甲的梅玉茹見到商行的人來了,趕忙起身,架起胳膊,在女仆攙扶下走進房間休息去了。鄭家臣的兒子鄭封也要走,被鄭家臣叫住了。商行有事從不瞞他,今天也不例外。鄭封隻好站在一邊聆聽。

鄭家臣笑嗬嗬讓一幫同行落座,吩咐仆從送上幾大盤晚茶,隻是勸眾人喝茶品茶,京師落難的事兒不提也不問。

一幫商戶哪有心思喝茶,片刻也坐不住,屢次張嘴說事兒時,鄭家臣都找個理由把話題岔到一邊。後來張小寶火大了,舉起茶杯要摔在地上。

鄭家臣收起嗬嗬笑容,揮手讓仆從退下,關起門問他們是如何想的,有什麼高明的計劃。

一幫商戶愁眉苦臉的聲稱,有辦法也不會風風火火趕到這兒來。你鄭家臣是大家的頭兒,也是眾目所盼,要是心裏有譜了,就趕緊講出來,別藏著掖著,矜著那根弦兒總是讓大家鬧心。現在不是賣關子的時候兒。

鄭家臣唉聲歎氣中巡視一圈,說沒有什麼好主意。該來的總會來,擋也擋不住;該去的一定會去,拽也拽不住。幾十個人的商行,與千軍萬馬的清軍不是同一個級別,根本不具可比性。人家要錢就給錢,人家要房就送房,人家要女人即使砸鍋賣鐵也要買一批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