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導讀(3 / 3)

乾隆皇帝要求百官對下聯,結果對不上來。乾隆皇帝這下更來興致了,竟然沒人能對得上。他想顯示自己的才華,於是,便點名要紀曉嵐答對,想讓這位大才子在眾多大臣麵前出醜。

然而,使乾隆皇帝出乎意料的是紀曉嵐卻把下聯對上來了:“龍王設宴,日燈月燭山肴海酒地當盤。”

話音未落,群臣們都已相繼發出讚歎不已的聲音,似乎是紀曉嵐為他們解了圍、出了氣似的。

乾隆皇帝聽後,卻不怎麼高興了。他麵有怒色,半日沉吟不語,大家頗為納悶。

鑒此,紀曉嵐知道是自己得罪了皇上,便緊接著又說:“聖上為天子,所以風、雨、雲、雷都歸你調遣,威震天下;小臣們都是酒囊飯袋,因此希望連日、月、山、海都能在酒席之中。可見,聖上是好大神威,而小臣隻不過是好大肚皮而已。”

乾隆一聽,便立即露出了笑臉,連忙表揚紀曉嵐,並說:“盡管飯量甚好,但若無胸藏萬卷之書,又哪有這麼大的肚皮。”

由於對聯對得相當的好。乾隆出的上聯顯示出了一代帝王的豪邁氣慨,不料紀曉嵐下聯一出,十分工整,顯示不出乾隆上聯的才氣。乾隆一聽,自然感到有些不愉快。幸好,紀曉嵐能夠及時地發現並及時地為自己開脫,有意識地抬高乾隆,貶低自己。自然,君臣一唱一和,大家都高興。人有好口才的能力是好,但是話要說到正處,說到關鍵點上,就像紀曉嵐一樣,當乾隆不高興時,又說了一句解決尷尬的話,這才能顯示出一個人是否真正地會說話。

有一天,乾隆皇帝對劉羅鍋說:“如果你能猜到我在想什麼,我就會賞賜給你一個玉瓶。”盡管劉宰相並不在意這個價值連城的“玉瓶”,但為了捉弄一下皇上,便隨口答道:“皇上不想把玉瓶賞給為臣。”聽了這句話之後,乾隆皇帝不得不把“玉瓶”賞給了劉宰相。

在我國曆史上,確有很多口若懸河、能言善辯之士,憑著一張劍舌,活躍在當時的政治舞台上,他們有的勸阻戰爭,化幹戈為玉帛;有的怒斥奸佞,以正氣壓倒歪風;有的巧設比喻,以柔克剛,爭取盟友;有的反唇相譏,綿裏裹針,瓦解敵陣。諸葛亮“舌戰群儒”和“智激周瑜”就是家喻戶曉老少皆知的故事。《三國演義》還在第九十回描寫了諸葛亮“兵馬出西秦,雄才敵萬人,輕鼓三寸舌,‘罵’死老奸臣”的故事。蜀魏兩軍對陣之時,魏臣王朗到陣前來勸降,也就是這個舌戰群儒的諸葛亮,把王朗說得一錢不值,王朗氣盛,當時羞愧不已,一頭撞死在馬下。孔明的“三寸不爛之舌,當真抵住了成千上萬的敵軍!”這個故事也成為千古佳話。

古希臘的德摩西尼是一位傑出的民主政治家和愛國主義者,他充分而有效地把演講運用於激烈的政治鬥爭之中,從而,發揮出了巨大的社會作用。公元前4世紀中葉,馬其頓腓力二世向外侵略擴張,慷慨陳詞,發表了八篇著名的《斥腓力演說》。這些演說,可以說是措詞尖利,揭露深刻,極大地鼓舞了人們反抗侵略,保家衛國的愛國激情。他的這八篇演說,合稱為“力匹克”後來被引申為普通名詞,專指那些激昂憤慨猛烈抨擊政敵的演說。

1963年8月28日時,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領導了一次25萬人的集會和遊行示威,呼籲反對種族歧視,要求民族平等。當遊行隊伍到達林肯紀念堂前時,他發表了著名的《在林肯紀念堂前的演講》。在這次演講中,他首先熱情洋溢地讚揚了100多年前林肯簽署的《解放宣言》。然後,話鋒一轉,指出100多年後的今日,黑人仍處在水深火熱之中,號召黑人奮起鬥爭,並且以誠摯熱情的語調,描述了黑人夢寐以求平等、自由的理想:“黑人兒童將能夠與白人兒童如兄弟姐妹一般攜起手來”,“上帝的靈光大放光彩,芸芸眾生共睹光華!”這篇演講可以說是內容充實,感情熾熱,氣勢磅礴,產生了極強的感染力。這篇反抗種族歧視,爭取民族平等的戰鬥檄文,大大推進了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的進行。

正是因為演講與政治活動聯係如此密切,具有極大的組織、鼓動、激勵、批判和推動的作用,所以,人們不僅利用演講來為特定的政治服務,還同時廣泛關心各國政界、軍界和知名人士的演講,並且從中了解和研究其演講所透露的信息,預測今後的發展趨勢,從而製定相應的對策。

這些名人為我們訓練會說話的能力樹立了光榮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