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訓練說話的本領(2)(1 / 3)

這裏要求從模仿對象的語氣、語速、表情、動作等多方麵進行模仿,並在模仿中有創造,力爭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在進行這種練習時,一要注意要有選擇性。要選擇那些對自己身心有好處的語言動作進行模仿,我們有些同學模仿力很強,可是在模仿時不夠嚴肅認真,專揀一些髒話進行模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低級的趣味,要杜絕這種模仿方法。

模仿法是一種簡單易學、娛樂性強、見效快的方法,適合各個年齡段,勤學苦練,必能立竿見影。

學會看圖說話

看圖說話就是描述,隻是我們要看的不僅僅是書本上的圖,還有生活中的一些景、事、物、人,而且要求也比看圖說話高一些。簡單地說,描述法也就是把你看到的景、事、物、人用描述性的語言表達出來。

描述法沒有現成的演講辭、散文、詩歌等做你的練習材料,而要求當場組織語言,所以描述法訓練的主要目的就在於訓練語言組織能力和語言的條理性。

無論是演講、說話、論辯都需要有較強的組織語言能力,沒有這種能力也就不可能有一張懸河之口,組織語言的能力是當眾講話能力的一項基本功。

其方法是以麵前的場景或人物作為描述對象。第一步,對要描述的對象進行觀察。比如,我們所要描述的對象是“仲夏夜的海邊”,那我們就必須觀察一下周圍有哪些事物,海邊是否有山、有樹、有沙灘、有遊人?海上是否有波濤、有島嶼?星光映襯下的海又是什麼樣子?遊人在海風習習,夜潮洶湧下以何種心情遊玩?

這一切都需要你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你的心去體驗。隻有有了這種觀察,你的描述才有基礎。第二步,描述。描述時一定要抓住景物的特點,要有順序地進行描述。

其要求是,抓住特點進行描述。語言要清楚、明白,要有一定的文采。描述千萬不要成流水賬,平平淡淡,一定要用描述性的語言,盡量生動些,活潑些。要講點順序,可以由遠及近,由表及裏,由上到下,切不可興致所至,東南西北胡亂說上一通,讓人摸不著頭腦。描述出的東西,要讓人聽了以後能知道你描述的到底是個什麼景物。描述的時候允許有聯想與想象。比如,你觀察到秋天的湖邊有一位白發蒼蒼的老爺爺,孤獨地坐在斑駁陸離的樹陰下,你就可能有一種聯想,你可能想到了自己的爺爺,也可能想到這個老人的生活晚景,還可能想到“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這個詩句……那麼在描述的時候,把想象的一切組織到語言中,遞次展開,你的發言便條理清晰,內容充實了。

開發你的表演力

角色一詞,在表演時是指演員扮演的戲劇或電影中的人物,我們這裏的角色,與戲劇、電影中講的角色,有著類似含義。

角色扮演法,我們是指在語言上扮演不同人物。

其方法是:

選一篇有情節、有人物的小說、戲劇為材料。

對選定的材料進行分析,特別要分析人物的語言特點。

根據作品中人物的多少,找人分別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

也可一個人扮演多種角色,以此培養自己的語言適應力。

這種訓練的目的,在於培養人的語言適應性、個性,以及適當的表情、動作。

這種方法不同於朗誦僅注重“誦”,還要去“演”。它不僅要求準確清晰,充滿感情,停頓得當;還要求能繪聲繪色、維妙維肖地把人物的性格表現出來,而且要配有一定的動作和表情。從這個角度看,這個訓練是有一定難度的。但它可訓練我們的肢體語言,對提高當眾講話水平大有裨益。

掌握講故事的方法

人們都聽過故事,但並不一定都講過故事,講故事看起來很容易,要真講起來就不那麼容易了,常言說:“看花容易,繡花難”呀!別人講故事繪聲繪色,很吸引人,甚至讓你廢寢忘食地去聽,可是自己一講起來,仿佛就不是那麼回事了,幹幹巴巴,毫無吸引力。因此,講故事也是一種能力,並不是人人都可以把故事講好的。學習講故事對練口才是一種好方法。

講故事,對人能力的提升是多方麵的。因為故事裏麵既有獨白,又有人物對話,還有描述性的語言、敘述性的語言,所以講故事可以訓練人的多種口語能力。

這裏的方法是:

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性格。故事的情節性是通過各種性格的人的言語、行動表現出來的,所以我們在講故事以前就要先研究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人物之間的關係。比如,我們要講《皇帝的新衣》這個童話故事,那麼你就要分析其中的幾個人物,以及他們的性格,然後把國王的愚蠢無知,騙子的狡詐陰險,大臣的阿諛奉承、不分是非,乃至小孩的天真無邪都用語言表現出來,這是一項十分艱巨的工作。

把握故事語言的個性化。故事的語言不同於其他文學形式的語言,其最大的特點是口語性強、個性化強。所以當我們拿到一個材料的時候,不要馬上就開始練習講,而要先把材料改造一下,改成適合我們講的故事。

重複講述。對材料做了以上的分析、加工以後,我們就可以開始練講。通過反複練講達到對內容的熟悉。最後能使自己的感情與故事中人物的感情相融合,做到維妙維肖地表達故事情節和人物性格。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