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過於嚴肅和枯燥的東西往往不易為人接受,所以人們會想方設法把它變得靈活些、有趣些。在交際場合中也是一樣,如果某個較為嚴肅、敏感的問題搞得交際的雙方都很尷尬,甚至於阻礙了正常交際的順利進行時,我們同樣可以通過幽默的解說將其詼諧化,利用它把原來被它搞僵的場麵激活,使交際活動得以順利推進。
1950年代一次國宴,外賓見了盤內湯菜中的筍片的樣子是法西斯納粹的標誌的形狀,感到迷惑不解,於是詢問陪同同誌。陪同同誌一看,發現是民族圖案“萬”翻滾後造成的,便解釋說:“這不是法西斯標誌,是中國傳統圖案,叫‘萬’字,象征福壽綿長,是對客人的良好祝願!”接著又風趣地說:“就算是法西斯標誌也沒有關係嘛!我們大家一齊來消滅法西斯,把它吃掉!”聽了這機智巧妙的解說,賓主哈哈大笑,氣氛更加友好熱烈,這道湯菜很快被吃了個淨光。
在這一外事交際活動中,中國傳統圖案“萬”字符由於與法西斯的標誌相似,結果製造了尷尬局麵,這一事件當然令賓主都感到不悅。然而,機智過人的陪同同誌使用了“將嚴肅問題詼諧化”的交際技巧,在對“萬”字符進行解說之後,號召大家吃掉法西斯,結果一下子令僵化的氣氛活躍起來,賓主雙方的尷尬與疑慮煙消雲散。
2.強調事件的合理性
人們之所以在交際活動中陷入窘境,常常是因為他在特定的場合做出了不合時宜、不合情理或有辱身份的舉動,而旁人又往往不便於直接指出這種舉動的不合理性,於是進一步導致了整個局麵的尷尬或僵持。在此情形下,最行之有效的打圓場方法莫過於找一個視角或借口,以合情合理的依據來證明對方舉動在此時是正當的、無可厚非的。這樣一來,個人的尷尬解除了,正常的局麵也得以繼續下去了。
有一次,一位著名演員和丈夫舉辦一次敬老宴會,請文化藝術界許多著名前輩參加。90多歲的老畫家由他的看護陪同前來。老人坐下後,就拉著一個年輕女演員的手目不轉睛地看。過了一會兒,老人的看護帶點責備的口氣對老人說:“你總看別人做什麼?”老人不高興了,說:“我這麼大年紀了,為什麼不能看她?她生得好看。”老人說完,臉都氣紅了,弄得大家很尷尬,此時這位演員笑著對老人說:“您看吧,我是演員,不怕人看。”
在這個例子裏,年輕的女演員恰當地使用了“強調事件合理性”的打圓場技巧。在有許多文化界老前輩參加的宴會上,90多歲的老畫家拉著女演員的手目不轉睛地看,這確實是有悖常理的舉動。考慮到老畫家的地位和自尊問題,女演員並沒有直接表達自己對此事的態度,而是以“自己是演員”為依據,證明老畫家看自己是正當而合理的,給老人鋪了一個舒服的台階。老人順利擺脫了尷尬,宴會就可以正常繼續下去了。
3.肯定交際各方的價值
當交際的各方因彼此不能滿意對方的條件而爭執不休時,作為調解者應理解爭執各方此時的心理和心情,不要輕率地厚此薄彼,以免加深各方的不滿情緒。正確的做法是隻強調各方的差異(而非優劣),並對各自的優勢和價值予以肯定,以此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他們的自我實現心理。
一次,著名相聲演員侯躍文主持中央電視台《綜藝大觀》節目的“請您參加”。主要內容是由三個自告奮勇的家庭上台,根據所選的道具自行編排和表演節目,然後讓觀眾打分。表演一結束,沒等主持人發問,觀眾席上已是七嘴八舌,評哪組的都有,評比陷入困境。侯躍文靈機一動,對觀眾說:“到底哪組能得第一,還是讓我問問他們本人吧。”隨後逐個詢問了三個家庭對登台演出節目的感受,並根據他們的回答宣布:第一組“謙虛”第一;第二組“勇敢”第一;第三組“團結”第一。三個組都得了“第一”。
在主持“請您參加”節目時,侯躍文清楚這一節目本身的目的其實並不在於真正分出高下,重要的是激發觀眾參與節目的熱情。基於此種考慮,在節目出現僵持的局麵時,他並沒有和觀眾一起爭論孰優孰劣,而是強調了各個小組的不同特點和優勢,對各組的價值都予以肯定。最後,侯躍文提出了解決爭執的建議:“三個組同獲第一”,結果很容易地被大家接受了。
4.指出交際各方觀點的合理性
當人們因固執己見而爭執不休時,造成僵持局麵難以緩和的原因往往已不是雙方的觀點本身,而是彼此的爭勝情緒和較勁心理。事實上,對某一問題的看法本身常常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環境的變化,角度的轉移,不同乃至對立的觀點都可能是正確的。因此,我們在打圓場時可以抓住這一點,幫助爭執雙方靈活地分析問題,使他們認識到彼此觀點的相對性和兼容性,進而停止無謂的爭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