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解對方的性格。不同性格的人,接受他人意見的方式和敏感程度是不一樣的。如:是性格急躁的人,還是性格穩重的人;是自負又胸無點墨的人,還是有真才實學又很謙虛的人。了解了對方的性格,就可以按照他的性格特征,有針對性地說服他了。
2.了解對方的長處。一個人的長處就是他最熟悉、最了解、最易理解的領域。如有人對部隊生活比較熟悉,有人對農村生活比較熟悉,有人擅長於文藝,有人擅長於體育,有人擅長交際,有人擅長計算等。
在說服人的時候,要從對方的長處入手。第一,能和他談到一起去;第二,在他所擅長的領域裏,談論起來他容易理解,因此容易說服他;第三,能將他的長處作為說服他的一個有利條件,如一個伶牙俐齒、善於交際的人,在分配他做推銷工作時可以說:“你在這方麵比別人具有難得的才能,這是發揮你潛在能力的一個最好機會。”這樣談既有理有據,又能表現領導者對他的信任,還能引起他對新工作的興趣。
3.了解對方的興趣。有人喜歡繪畫,有人喜歡音樂,有人喜歡讀書,還有人喜歡下棋、養鳥、集郵、書法、寫作等,人人都喜歡從事和談論其最感興趣的事物。從這裏入手,打開他的“話匣子”,再對他進行說服,便較容易達到說服的目的。
4.了解對方的想法。一個人堅持一種想法,絕不是偶然的,他必定有自己的理由,而且他講的道理一般都符合他自己的利益或人之常情。但這常常不是他想要堅持的,隻是不願承認,難於啟齒。如果說服者能真正了解他的“苦衷”,就能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
5.了解對方的情緒。一般來說,影響對方情緒的因素有以下3個方麵:一是談話前對方因其他事所造成的心緒仍在起作用;二是談話當時對方的注意力還未集中起來;三是對說服者的看法和態度。因此,說服者在開始說服之前,要設法了解他當時的思想動態和情緒,這對說服的成敗,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
凡此種種,你都要悉心研究,才能夠有針對性地采取有效的說服方式。另外,了解對方是有許多學問的。許多人不能說服別人,就是因為他不仔細研究對方,不研究該用怎樣的表達方式,就急忙下結論,還以為“一眼看穿了別人”。這就像那些粗心的醫生,對病人病情不了解就開了藥方,當然不會有好的效果。
一開始就不讓對方反對
俗話說:“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這句話用到說服工作中也是成立的。說服一個人的時候,開頭就讓他不反對,對於說服是否會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在說服別人時,要學會從談話一開始,就創造一個說“是”的氣氛,盡量讓他說“是的、好的、不錯”之類讚同的話,而不要給讓對方說“不”的機會。人的大腦運作和處理語言的過程都有一種慣性,利用這種慣性,在一係列隻能用“是”來回答的問題中,隱藏一個你想要他回答的問題,這樣就能得到你所要的回應。
在說服他人時,我們要把對方看成會接受你意見或同意這樣做的人。比如“我知道你是能夠把這件事情做得很好,卻不願意去做而已”;又比如:“你一定會對這個問題感興趣的”等等。事實表明,從積極的、主動的角度去啟發對方、鼓勵對方,就會幫助對方提高自信心,從而愉悅地接受你的意見。
阿裏森是美國一家電器公司的營銷主管。有一次,他到一家不久前新發展的客戶那裏去,想把一批新型電機推銷出去。當他剛到這家公司,總工程師就劈頭蓋臉地說了他一頓:“阿裏森,難道你還指望我們多買你的幾台電機嗎?”
這句話把阿裏森弄糊塗了,經過一番了解,原來這家公司通過使用,認為從阿裏森那裏購買的電動機發熱超過正常標準。阿裏森心裏明白,如果與總工程師強行爭辯到底,是沒有任何好處的,所以,他決家用一種說服方法說服對:即決意取得對方做出一係列“是”的反應和具有較高認同姿態。
阿裏森把情況徹底了解一遍後,先故意詢問總工程師:“好吧,尊敬的先生,您的意見我是認同的,假如那些電動機發熱過高,別說再買,即使是買了的也要退貨,對嗎?”
總工程師的反應果然如阿裏森所料,“是的!”
“自然,電動機是會發熱的,但你就是不希望他的熱度超過規定的標準,是不是?”
“是的”。總工程師又一次肯定的回答“是的”。
然後,阿裏森認為已經到了時機,就開始對具體的問題進行討論了。他接著問道:“按標準,電動機的溫度可以比室溫高72華氏度是嗎?”
“是的”,總工程師又說:“但你們的產品卻比這高得很多,那溫度高得簡直叫人沒有辦法伸出手去摸,你說,這難道不是事實嗎?”
由於他掌握了足夠的事實,阿裏森並不打算與他爭辯,反問說:“你們車間的溫度是多少?”
總工程師稍微考慮了一下說:“大約是75華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