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說話要說服力(2)(1 / 3)

米切爾的成功說服在於,他不隻是用語言來鼓勵那些意誌消沉的銷售人員,而是把事物都擺在他們麵前,讓他們用自己的耳朵聽,用眼睛看,去分析事實的真相。

“建築之王”希爾也曾用這一招成就了自己非凡的事業:當年,希爾在承包已經破產的聖保羅城至太平洋沿岸的鐵路公司時,急迫需要得到大銀行家斯蒂芬的支持。

由於將要修築的鐵路將延伸到廣袤偏僻的草原上,斯蒂芬覺得,這樣荒涼的地方根本就沒有辦法運營鐵路,他一點興趣也沒有。無論希爾費勁了唇舌,也始終不肯答應提供銀行的貸款。

直到有一天,希爾將斯蒂芬拉上了一輛通往西部的火車,在終點站停下時,斯蒂芬改變了想法。

原來,火車的終點站四周聚集了很多人,由於火車行到這裏就結束了,各種運輸車輛把小路擠得滿滿的。

看到這麼多的人,斯蒂芬興奮起來,他可以想象出一幅到這裏大移民的情景了。這時,他就變得非常友好,而且主動提出要與希爾合作了。

我們注意到,當一種觀念進入人心很長時間後,外人是很難用話語將它改變的。這時,要想改變一個人對一件事的偏見,就要找到與他觀念相悖的事實,自然而然地引入這個事實,並在時機成熟時闡釋它,發揮它,使之真正成為你的有力證據。

年前,某集團總裁錢先生約見新技術總監方女士時,了解到她的顧慮:方女士剛從國外回來,因為自己沒有背景,又是年輕女性,擔心受到歧視。為了打消方女士的顧慮,總裁錢先生請了三個人作陪,一位是經理張小姐,一位是宣傳部莊女士,另一位是總裁太太的侄女兒。為什麼請這三個人呢?因為她們都是從國外留學回來的。錢先生先介紹三位陪客,然後講了公司的製度,講男女員工的平等地位,不會受到歧視。如果沒有三位女士在場,以事實作證,方女士未必會相信錢先生,未必會去除偏見,打消顧慮。

總之,要想贏得他人的注意,獲得他人的信任,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實物擺在他人麵前。對於普通人來說,眼見為實最能讓人信服。在說服的過程中盡量提供一些實物,聰明人常用這種方法。

用數字說服對方

數字可能是最簡單,也可能是最深奧的。數字擁有最非凡的說服能力,不容忽視,它能給人一種真實、具體的感覺,讓對方在腦海裏形成清晰的圖像,特別是使用對比性數字的時候,這個效果會比單純地羅列數字更為明顯。

在你的交流、溝通、演講以及說服中,如果你能巧妙的運用數字,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922年,來自紐約的一位女國會議員貝拉·伯朱格進行了一次演講,呼籲在政治生活中給與婦女以平等的地位。

她說:“幾個星期前,我在國會傾聽總統對全國發表講話。在我周圍落座的有700多人。我聽到總統說:‘這裏雲集了美國政府的全體成員和內閣成員。’我環視四周,在700多名政府要員中,隻有12員是女性;在435名眾議員中隻有11人是女性;內閣人員中沒有女性;最高法院中也沒有女性。”

她列舉的這些具有鮮明對比的數據說明了她的觀點。無論你是否讚成她的觀點,在這些確鑿的數字麵前,你都不得不承認在這個國家的政治生活中確實存在著嚴重的性別歧視問題。

這就是數字的力量。它意味著鐵的事實,比任何苦口婆心的勸說更有說服力。

你是否對某些新聞所列舉的事實觸目驚心呢?如果有人告訴你一些電視節目對青少年的身心危害很大,也許你會點頭稱讚,但是你真正重視起來了嗎?但要告訴你這些具體的數字,你的反應就不會那麼平靜了。

《紐約時報》刊登了這樣一篇文章:“調查表明,從一年級到十二年級的青少年學生,大約有一萬多人實在聽搖滾音樂中度過的,這比他們在校十二年度過的全部時間隻少500個小時。有人做了一次普查,平均每一位觀眾一年中從電視節目中可以看到9000個表現性行為的鏡頭。暴力場麵更多。一般高中生到畢業時,觀看電視2.2萬小時,相當於他們在課堂時間的兩倍,在這2.2萬小時裏,可以看到1.8萬次謀殺……”

這些具體化了的危害結果,比任何籠統的說辭更能激起你對這句事情的關注吧!因此,無論在哪種說服場合下,都要恰當地穿插一些數據。

下麵是某一個重點高中的招生啟事,我們看看它是否具有說明力。

本校是省立重點中學,師資力量雄厚,校風嚴謹、務實,校園環境幽雅,是您理想的選擇。今年計劃招生200人,要求……

當看到這則招生簡章的時候,你去注意那些什麼重點、務實之類的東西嗎?你當時或者隨便把它丟在一邊,或者隻是簡單瀏覽一下具體要求是什麼,但無論你是怎麼做的,都不會激發你想進該校的強烈願望吧。

那麼再看下麵的這則招生簡章:

本校高中畢業班今年考上重點大學458人(其中升入清華大學52人、北京大學97人),考上專科學校321人,升學率達到92%……本校有資深教師278人,其中152人獲得全國優秀教師稱號;本校擁有全國最先進的教學實驗室和多媒體教學設備……進入本校就等於一隻腳邁進了清華北大。你做好準備了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