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唯諾諾做下級是很難成功的,仗義執言的和上級說話,也常常會碰釘子。到底應該怎樣和上級說話呢?古往今來的很多事例給了我們諸多的啟示。
熟悉心理,有效溝通
不熟悉上級的心理特征,就不能進行良好的情感交流,也就達不到情感的一致性。
上級與下級的工作關係,不能完全拋開情感關係。上下級之間雙方心理上接近與相互幫促,會減少相互之間的摩擦事件和衝突。反之,情感差異很大,就免不了要發生心理碰撞,影響工作關係。
社會心理學研究認為,交往頻率對建立人際關係具有重要作用。對上級不交往,采取回避態度,很難和上級的認識取得一致。沒有一致的認識,相互之間的支持、協調、配合都將大受影響。因此,熟悉上級的心理特征是為了更好地處理工作關係,不應當懷有個人動機,投其所好,以達到取悅上級之目的。領導者的工作需要得到上級的支持和幫助,為了組織的共同目標對上級有時要進行建議和規勸,這些離開良好的心理溝通是無法奏效的。
維護上級,大局為重
唐太宗李世民是曆史上有名的君主。魏征是唐太宗的心腹之臣,一向為唐太宗所重用,而且備受信任。但是即使是這樣,唐太宗也曾因為麵子受損的事差點兒殺掉魏征。
一次上朝,因為一件小事,魏征當著滿朝文武犯顏直諫,說得唐太宗麵紅耳赤,大丟臉麵。但唐太宗畢竟還算是一個清明有為的皇帝,所以當堂不好發作。但退朝之後,他卻怒氣衝衝地嚷道:“總有一天我要殺死這個鄉巴佬!”長孫皇後問他要殺誰。太宗說:“魏征常常在朝廷羞辱我。”長孫皇後聞言心中大驚,而且她知道太宗的脾氣,於是急中生智,換上了隆重的禮服,恭賀太宗得到了一位忠臣。唐太宗突然醒悟,免了魏征死罪。
不過在魏征死後,大概是因為心中的怒火長期鬱結不得消散,唐太宗還是派人去推倒了魏征的墓碑。但是,如果唐太宗並沒有這麼英明,並沒有這麼大的胸懷和氣量,恐怕魏征的腦袋早就搬家了。這其中的經驗與教訓不能不為做下屬的人三思,深以為戒。
但凡領導都十分注意自己在公開場合的形象。這主要是出於維護自己權威的需要。這種需要因受到公開的檢驗而變得更加強烈甚至是不可或缺。如果下級的意見使領導感到難堪,即使他是出於善意的願望,也會使領導的威信受到損害,並將影響到領導在決策、執行、監督等各個方麵的決定權和影響力。領導的威信一旦受到損害,下級在對待領導命令時便多了幾分疑慮。這必然會降低領導權力的有效性。行使權力必須要以有效的服從為前提,沒有服從,權力就會空有其名。所以私下指出領導的錯誤是比較好的方法。
本來在日常的人際交往中,人們互相指出對方的過錯,應如同互相稱讚成績一樣,令人感到欣慰才是。因為,對於一個人來說,被人指出過錯,會使人更加清醒,更為冷靜,有利於反思教訓、改正過錯,即使說錯了,也是“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可以做好預防。但是,在實際工作中讚揚一個人的成績,即便是讚揚得有些過頭,也決不會招致報複。但指出一個人的過錯,不要說指責得過分,隻要稍有暗示或剛剛觸及這過錯的外表現象,就有可能招致不滿,甚至遭到報複,更不要說是指出上司的過錯了。
在現代企業裏,作為一名與企業同舟共濟的員工和對老板忠心耿耿、高度負責的下屬,一旦發現老板在工作中出現過錯,不應該總是視而不見,采取明哲保身的態度,任由老板繼續錯下去,而必須拿出勇氣,適時給予指出。但是必須注意不要在眾人麵前傷了領導的麵子。
所以要想指出上司的過錯,最好單獨和領導一個人麵對麵地談,而且交談的地點也不宜選在公開場合。因為,在沒有他人在場的情況下,雙方往往能夠心平氣和,有條有理地交換看法。領導接受了你的意見,而又不失麵子,他在心理上是比較平衡的。最後要注意的一點是,一旦領導接受了你的見解,改進了工作,除非他當眾宣布,否則最好不要對任何人提起這是由於你的建議或指正的結果。
不同上級,區別對待
上級領導有不同的性格特征,你不能奢望用統一的方法去與他們溝通。針對不同的上級領導所具有的不同的個人特點、素質、修養等,應該分別對待,注意調整你說話的方式方法。
1.熱情型的上司
如果你遇到一個性格豪爽的上司,應該說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隻要你能表現出你的能力和過人的工作成績,絕對不用擔心沒有發展的機會。在與這樣的上級交談時,要保持受寵不驚的常態,采取一種不即不離的語氣。要盡量直接明了,因為這樣的人最討厭拖遝冗長。但這並不意味著考慮問題的簡單化。豪爽的上級往往心胸廣闊,允許你在開始的階段有一個適應過程並且會原諒你的過失,而你也應當努力培養起說話簡單明了的表達能力。
2.傲慢型的上司
傲慢,意即“擺架子”。很多春風得意的上司都喜歡“擺款”。很不幸,你的一位新上司是“擺款”祖師,叫同事們十分看不順眼,卻又敢怒而不敢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