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希望能獲得其他同級的承認、尊敬,得到較高的評價,受到其他同級禮遇。得到同級尊重的需求得到滿足,能使自己對工作充滿信心,對其他成員充滿熱情,體會到自己生活和工作在集體中的用處和價值。
而當這種需求一旦受挫,就會使人產生自卑感、軟弱感,失去工作的信心,並嚴重地破壞相互關係,造成人際關係的緊張。在同級領導成員之間,盡管有年齡、資曆、經驗、文化知識和能力的不同,但都要相互尊重。在語言交往中,年輕者在與年老者交談時,要帶著學習探討、征求意見的口吻,因為工作多年的年老者都怕別人認為自己老了,幹什麼都不行了,怕被別人冷落。而年老者也應該多以啟發引導、大膽信任的語氣與年輕者交談,尊重他們的幹勁和首創精神,放手讓他們多做工作。如果年齡大的成員什麼都不放手,過多插手、過問年輕人的工作,就會使他們感受到不被信任,就會傷害他們的自尊心。
戰國時期的軍事家吳起有句名言:“不和於軍,不可以出陳(陣);不和於陳,不可以進戰;不和於戰,不可以決勝。”要達到“和”的境界,與平時交流溝通中始終保持相互尊重是分不開的。
謙遜豁達,樹立威信
老子曾說:“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是說商人總是隱藏其寶物,君子品德高尚,而外貌卻顯得愚笨。這句話告訴我們,為人要謙遜,要斂其鋒芒,收其銳氣,千萬不要不分場合地將自己的才能讓人一覽無餘。你的長處短處被同事看透,就很容易被他們支配。
同級間往往存在著競爭,要想在職場中立足,最好是多做事、多行動。因為真正的本事是幹出來的,不是說出來的。行走職場中,每個人都希望能得到別人的肯定。
當別人表現得比我們優越時,他們就會有一種得到肯定的感覺,但是當我們表現得比他們優越時,他們就會產生一種自卑感,甚至對我們產生敵視情緒。因為不管什麼人都在自覺不自覺地維護著自己的形象和尊嚴。如果有人對他過分地顯示出高人一等的優越感,那麼無形之中是對他自尊的一種挑戰與輕視,同時排斥心理乃至敵意也就應運而生。
日常工作中不難發現這樣的人,他們雖然思路敏捷、口若懸河,但剛說幾句就令人感到狂妄。這種人多數都是因為太愛表現自己,總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處處想顯示自己的優越感,以為這樣才能獲得他人的敬佩和認可,其實結果隻會在同事中失掉威信。
生活的經驗告訴我們,隻有那些謙虛豁達的人才能贏得更多的知己。那些妄自尊大、小看別人、高看自己的人總是令別人反感,最終在交往中會到處碰壁。
蔣先生是一位很有人緣的業務骨幹,但是在他剛到單位時,在同級中幾乎一個朋友都沒有。因為那時他正春風得意,常說有多少人找他幫忙,某某人又給他送了禮,上司又如何器重他等等。大家聽了不僅不欣賞,而且還極不高興。後來經人點撥,蔣先生意識到自己的毛病。從此便很少談自己而多聽同級的說話,因為他們也有很多事情要說,遠比聽別人說更令他們興奮。後來,每當他與大家閑聊,總是先請對方滔滔不絕地表現自己,隻有在對方停下來問他的時候,才很謙虛地說一下自己的情況。於是,蔣先生就成了辦公室裏最受歡迎的人。
謙虛的人往往能得到同級的信賴。因為謙虛,他們才不會認為你對他們有威脅,這樣你就會贏得他們的尊重,更好地與其建立關係。
所以,對自己要輕描淡寫,要學會謙遜,隻有這樣,才會永遠受到別人的歡迎。
公私分明,把握分寸
與同級相處,要講究分寸。話太少不行。現在社會中的人都是社會型動物,那些少言寡語的人,會被大家看成不合群、孤僻、不善交往。久而久之,就會被大家所孤立,難以有什麼發展。話多了,也不行,容易讓別人反感,而且也容易讓別人誤解,認為你是個輕浮、不穩重的人,還容易落下個“烏鴉嘴”的名聲。所以說,不多說一句,也不少說一句才是最理想的說話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