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卷一 五帝本紀·堯舜禪讓(2 / 2)

大臣們議論了一陣子,接著一齊向他推薦:“民間有一個還沒有結婚的男子,叫虞舜,據說非常不錯。”

堯帝接過話頭:“我也聽說過他,他究竟是個怎樣的人?”

大臣們又一齊秉告堯帝:“虞舜是一個各方麵都很優秀的人物。他是一名盲人的兒子。父親做事糊塗,母親愚頑不化,弟弟狂傲無理。可虞舜卻能以自己的孝敬和美德感化他們,使他們變得互相親善,不滑入邪惡的泥坑,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堯帝聽了大臣們的話,越來越覺得虞舜是繼承帝位的合適人選。他當即對大臣們說,必須好好地試試虞舜,全麵考察虞舜的品行。

堯帝首先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虞舜,觀察他如何對待自己的兩位妻子,以此評定他的德行。虞舜娶了娥皇和女英之後,並不因為她們是堯帝的女兒而大加嬌寵,而是把她們遷居到媯(ɡuī)河(在今北京市延慶縣境內)邊,讓她們按照普通百姓家的禮節去拜見公婆,讓她們負責做好家裏的一切事務,尊敬並侍奉好公婆。堯帝認為虞舜這樣做很對,隨即讓虞舜擔任司徒一職,掌管禮教之事。在虞舜的努力下,很快,愛護子女、親近兄弟、孝順父母的美德蔚然成風,社會風氣大大好轉。

堯帝見虞舜的工作如此出色,非常高興。接下來,他又讓虞舜協助他管理百官。在管理百官方麵,虞舜的才能再一次顯現出來,他舉止得當,辦事公正,贏得了百官的欽佩。百官們的素質大有提高,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條。後來,堯帝讓虞舜負責接待前來朝見的部落首領和來自遠方的賓客。虞舜的彬彬有禮和穩重從容感染了這些部落首領和遠方賓客,他們也變得更加謙恭有禮、和藹可親了。堯帝還派遣虞舜進入山林川澤,堯帝發現,當遇到暴風雷雨時,虞舜仍然能夠不停地往前走,從不迷失方向。

“啊,你所謀劃的事情都能辦到,你所有的承諾都能兌現!看來,你已通過了我的考察,我可以把帝位傳給你了!”堯帝由衷地讚歎道。

一開始,虞舜覺得自己還不夠格,想推辭。但堯帝主意已定,命令虞舜聽從他的決定。

正月初一這一天,在莊嚴的文祖廟,堯帝召集了各部落的首領,舉行禪(shàn)讓大典,當眾把自己的帝位禪讓給了平民出身的虞舜,而沒有把帝位傳給自己的兒子。“禪讓”的意思,是指把帝位傳給有賢能的人,而不是傳給自己的兒子。“堯舜禪讓”是我國原始社會末期的重要事件。

後來,舜帝效仿堯帝,沒有把帝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商均,而是傳給了更有才能、更有美德的禹。從堯帝到舜帝,再到禹,帝位的“禪讓製度”在中國曆史上寫下了不朽的篇章。

堯帝退位八年之後,又生活了二十八年才去世。堯帝逝世後,百姓們無不失聲痛哭,像失去了自己最親的親人。大家都在懷念堯帝的仁慈聖明,永遠不忘他的恩情和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