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卷六十五 孫子吳起列傳·圍魏救趙(1 / 2)

大軍事家孫武之後,過了一百年,又出了個孫臏。孫臏出生在阿城或鄄(juàn)城(今山東省鄄城縣)一帶,是孫武的後代子孫。他年輕的時候曾與龐涓一起跟隨著名的鬼穀子先生學習兵法。鬼穀子是一個楚人,他的真名已無人知道,隻因為他隱身於偏僻的鬼穀,人們便稱他為鬼穀先生。鬼穀先生研究縱橫捭(b?i)闔之術,培養了一大批謀臣策士,活躍於各諸侯國,起著出謀劃策的作用。龐涓學了兵法之後,去了魏國,並被任命為魏惠王的將軍,但龐涓心裏很清楚,自己的才能比不起孫臏,便暗中派人,把孫臏召到魏國。孫臏為人心地寬厚,況且是師兄派人來請,便毫無戒備地來到了魏國。孫臏一到魏國,龐涓便盜用法令,對孫臏施行刑罰。他讓人用酷刑砍斷了孫臏的兩條腿,還在他的臉上刺字,以讓孫臏不得不隱藏起來,不再出現。

齊國的使臣來到了魏國的都城大梁,孫臏悄悄以罪犯的身份與齊國的使臣見麵,希望對方帶他逃出魏國。在與齊國使臣的談話中,齊國使臣覺得孫臏確實是個奇特的人才,便答應了孫臏,並把孫臏偷偷藏在車子裏,把他帶出了齊國。齊國的將領田忌早就聽說過孫臏的賢能,以重禮迎接了他。田忌還通過賽馬大賭的方式,向齊威王推薦了孫臏。齊威王向他請教兵法,尊稱孫臏為老師。

魏國進攻趙國,趙國形勢吃緊,便向齊國求救。齊威王想任命孫臏為主帥,率兵前去救援。孫臏卻推辭說:“我是一個身體殘缺不全的人,不宜擔任主帥。”齊威王便改任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為了方便孫臏的行動,齊威王派人為孫臏製作了一輛帶有鬥篷的車子。

田忌率兵正準備出發之時,孫臏提醒道:“凡是要解開雜亂糾纏的東西,不可握著拳頭亂使勁;勸解扭在一起鬥毆的人,不能插手搏鬥或擊刺。必須避實擊虛,等到形勢有利於我們這方時,一切矛盾便都自行消解了。如今魏國攻打趙國,魏國的精銳部隊必定都已奔赴國外,全力以赴地作戰,國內隻剩下一些老弱病殘。您不如趁此機會,率兵直搗魏國的都城大梁,切斷他們的交通要道,襲擊他們防備空虛的地方。這樣一來,魏國軍隊必定舍棄趙國,趕回來救自己。此法可一舉兩得:既解除了魏國對趙國的圍困,又能使魏國遭受挫敗。”田忌聽了,擊節叫好,立即聽從了他。果然,魏國軍隊慌忙撤去了對趙國都城邯鄲的包圍,但在急急趕回魏國的途中,在桂陵(今河南省長垣縣西南)卻遭遇了齊國軍隊的襲擊,魏軍大敗。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圍魏救趙”的故事。

十三年後(公元前341年),魏國和趙國進攻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援。齊國又派田忌率兵前往救援。這一次,田忌使用了上次孫臏的方法,率兵直奔魏國都城大梁而去。魏軍統帥龐涓得到了這個情報,馬上舍棄了攻打韓國的機會,回國救援,這時的齊國軍隊已經越過邊境向西挺進,即將進入魏國的領土。孫臏預感到與龐涓決戰的時候快到了,便對田忌說:“魏國的將士一向強悍勇敢,瞧不起我們齊國的將士。齊國將士往往被他們說成膽小鬼。善於作戰的人應該將計就計,利用這一因素,使局勢朝有利於自己的方向轉化。兵法上說,急行軍百裏路企圖爭取戰功,會使主帥一蹶不振;急行軍五十裏路企圖爭取戰功,全軍中隻有一半的人才能達到目的地。現在我們最需要做的,就是一進入魏國境內,安營紮寨時,首先讓士卒築好可供十萬人煮飯用的爐灶;第二天,就隻築可供五萬人用的爐灶;到了第三天,再減少到三萬人。這就行了。”田忌明白孫臏肯定內中有計,便命令士卒按此進行。

Tip:书名会因各种原因进行更名,使用“作者名”搜索更容易找到想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