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卷七十 張儀列傳·連橫促強秦(3 / 3)

張儀重獲自由後,沒有馬上離開楚國,而是遊說楚懷王:“秦國的領土占天下的一半,兵力可以抵擋四個國家。秦國一旦出兵,就會席卷高山天險,可以折斷頂天脊梁。天下遲臣服於秦國的就會先滅亡。主張合縱之策的,跟驅使羊群與猛虎搏鬥差不多。如今大王不跟猛虎交往,而是與羊群為伍,我私下裏覺得大王的策略是錯誤的。秦國與楚國邊境互相接壤,在地形上原本就是親近的國家。希望大王能聽從我,與秦國長久成為兄弟關係的國家,世代互不侵犯。我認為這計策沒有比這更好的了。”

此時的楚懷王雖已得到了張儀,但難於出讓黔中之地,就想認同張儀的連橫之策。三閭大夫屈原說:“當初大王遭張儀欺騙,張儀到了楚國,我以為大王會烹殺他。而現在居然不忍心殺他,且又聽信他的胡言亂語,這實在荒唐。”楚懷王卻執意聽從張儀,跟秦國親善。

接下來,張儀接連穿梭於韓、齊、趙、燕等國,說服各國國君放棄合縱之策,改而與秦國親善。

完成了連橫聯盟的建立,張儀回到秦國準備報告秦惠王。可他還沒有到達鹹陽,秦惠王就去世了,秦武王繼位。還是在做太子時,秦武王就不喜歡張儀這個人,登基後,又聽群臣反映:“張儀沒有誠實之心,到處賣國來謀取私利。秦國若再重用他,將被天下人嗤笑。”各諸侯國聽說秦武王與張儀有隙,又紛紛放棄連橫之策,重新組成合縱聯盟。

秦武王元年,張儀懼怕被殺,遂向秦武王獻計:“我有一個不成熟的計謀,願意奉獻給大王。聽說齊國國君非常憎恨我張儀,我所在的國家,除了秦國,他必然出兵進攻。因此我願意大王讓我去魏國,齊國必須出兵魏國。魏、齊兩國在城下難解難分之時,大王就趁機進攻韓國,並控製函穀關,以進逼周朝。由此一來,周朝的祭器一定會交出來,大王就能挾天子,掌握一切,這可成就了帝王之業了!”秦武王聽從了他,給他準備了三十輛兵車,讓張儀去了魏國。齊國果然開始攻打魏國,魏哀王十分憂慮。張儀卻說:“大王不要憂慮,我能退卻齊軍。”張儀馬上派出家臣馮喜到楚國,再作為楚國的使者前往齊國,對齊湣王說:“張儀準備從秦國出來時,對秦武王說:‘齊國國君非常憎恨我張儀,我所在的國家,他必然出兵進攻。因此我願意大王讓我去魏國,齊國必須出兵魏國。魏、齊兩國在城下交戰之時,大王就趁機進攻韓國,並控製函穀關,以進逼周朝。由此一來,周朝的祭器一定會交出來,大王就能挾天子,掌握一切,這可成就了帝王之業了’。秦武王遂聽從了張儀,給他準備了三十輛兵車,讓張儀去了魏國,大王果然攻打魏國,這是使大王的國家國內疲憊,國外與友邦交惡,並使自己帶來禍患的策略,從而使張儀進一步得到秦武王的信任。所以我認為,大王出兵進攻魏國,完全是有利於張儀的!”齊湣王聽完,說:“對。”於是派人從魏國撤回軍隊。

就這樣,張儀在魏國擔任了一年的相國,然後死在魏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