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卷八十七 李斯列傳·李斯冤死(1 / 2)

楚國人李斯年輕的時候,曾經擔任過鄉郡裏的小官吏。他發現廁所裏的老鼠吃髒東西時,當感覺人或狗正靠近時,會受驚逃走。而在糧倉的老鼠大膽地吃著儲存的糧食,還不怕人和狗的驚擾。李斯因此便感慨道:“一個人的賢與不賢,正好像老鼠,就在於處在怎樣的環境之中!”

李斯來到秦國的時候,秦莊襄王剛剛去世。李斯請求成為秦國丞相呂不韋的門客。呂不韋覺得他十分賢能,便任用他為侍衛官,李斯由此獲得了遊說的機會。他對秦王嬴政說:“平庸的人常常會坐失良機,成就大業的人則往往抓住有利時機,忍心消滅對手。自從秦孝公以來,東周王朝日漸衰微,諸侯並起,函穀關外形成了六國,而秦國隨著實力的壯大逐漸征服了它們。如今諸侯各國臣服於秦,如是郡縣服從朝廷一樣。但憑借秦國的勢力和大王的賢明,消滅諸侯各國就如同掃除灶台上的塵土一樣。但若遲遲不動手,等到諸侯實力強盛,即使您有黃帝般的賢能,也無法吞並它們了!”秦王嬴政覺得李斯言之有理,任命他為長史,聽從他的計策。爾後,各路遊說者帶著禮物暗中活動,禮物屈服不了的便用鋒利的劍刺殺。李斯的計謀獲得了很好的效果,於是秦王任命李斯為客卿。

此時,一個名叫鄭國的韓國人以開鑿河渠的名義,來秦國刺探情報被發現,秦國群臣便以影響秦國安定為由,想驅逐從各諸侯國來此任職的豪傑和賢能之士。這樣一來,連李斯也在驅逐之列。李斯馬上寫了一篇《諫逐客書》,上書秦王,陳述驅逐列國豪傑和賢能之士的利弊。秦王嬴政讀了這篇文章後,認識到驅逐列國豪傑和賢能之士的錯誤,便取消了逐客令,並把李斯的職位提升為廷尉。二十年後,秦王統一天下,秦王嬴政已成了秦始皇,李斯也被任命為丞相。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在鹹陽宮擺設酒席,宴請文人儒士。齊國人淳於越進諫道:“殷、周兩代的曆史長達一千多年,君主都分封宗室子弟和功臣,以此輔翼自己。如今陛下擁有了天下,但宗族子弟均為平民,一旦發生篡亂,無法拯救危亡。陛下辦事不借鑒古代的經驗且能長久者,我還沒有聽說過,建議陛下考慮此事。”秦始皇將此奏議交給李斯處理。李斯覺得這價奏議十分荒唐,是以諸子百家及自己的一套理論,來非議朝廷的法令製度。這種現象不消除,會使君主的威勢下降。秦始皇隨即接受了李斯的建議,沒收並銷毀了《詩》、《書》及諸子百家的著作。同時,秦始皇還下令抓了四百六十多名方士和儒生,把他們全都活埋。這樣一來,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更加穩固,但整個社會的思想出現了禁錮狀態。

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出巡會稽山,再沿海北上,來到琅琊山,途中患病去世。秦始皇去世後,那封有關安排身後事宜的遺書留在了中車府令趙高手裏。本來,這封遺書應該交給秦始皇的長子扶蘇,但扶蘇因多次進諫,被派往邊境領兵。按照遺書的要求及傳統的做法,繼位應該是扶蘇,趙高卻有意扶植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繼位。為了達到目的,趙高對外隱瞞了遺書的內容,誘勸胡亥答應繼位,並迫使丞相李斯支持他的做法。李斯在百般無奈之下,隻得勉強同意。事後,他流著眼淚仰天長歎:“啊,生逢這樣的亂世,我不能以死效忠,又該怎樣擺脫厄運呢?”